礼器碑是魏碑吗 隶书和魏碑有什么区别
礼器碑不是魏碑,是汉朝隶书的代表,蚕头燕尾,字体扁长,魏碑是北魏时期的作品,接近于楷书,字体方正。
《礼器碑》又称《汉鲁相韩勑造孔庙礼器碑》、《韩明府修孔庙碑》《韩劾碑》等,东汉永寿二年(公元156年)立。碑身高1.5米,宽0.73米,四面皆刻有文字。碑阳16行,满行36字,碑阴3列,列17行;左侧3列,列4行,右侧4列,列4行。碑文记述鲁相韩敕修饰孔庙、增置各种礼器、吏民共同捐资立石以颂其德事。碑石现在山东曲阜孔庙。
此碑自宋至今著录最多,是一件书法艺术性很高的作品,历来被推为隶书极则。书风细劲雄健,端严而峻逸,方整秀丽兼而有之。碑之后半部及碑阴是其最精彩部分。艺术价值极高。一向被认为是汉碑中经典之作。
魏碑的“魏”既不指战国七雄的魏国,也不指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指的是西晋分裂后,五胡十六国中代国的后身,为拓跋氏(后改姓元)建立的“魏”,史学家为区别于其后分裂而成的“东西两魏”与前朝“曹魏”、“魏国”,故称“北魏”。
“魏碑”是指南北朝时期元魏的碑刻、墓志、摩崖、造像记等石刻文字,主要包括北魏(386—534)、东魏(534—550)、北齐(550—577)、西魏(535—556)、北周(557—581)时期的作品,在书法风格上亦可上溯至东晋(317—420),南朝宋(420—479)、齐(479—502)、梁(502—557)时期的部分石刻文字。由于这段时期石刻书法的水平以北魏为最高,因此,魏碑又称为“北碑”。
清朝前期,由于南北朝碑刻大量的出土,兴起了金石文字学。在书法方面,人们开始反思“馆阁体”的弊端。到了嘉庆、道光年间,魏碑开始受到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的重视,早期有阮元和包世臣,后期有康有为。
阮元写《北碑南贴论》和《南北书派论》,首倡“碑学”;包世臣的《艺舟双楫》,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一反宋朝以来对淳化阁帖的推崇,提出“尊碑抑贴”的观点。
此后碑学盛行,魏碑的价值得到普遍的承认,修习楷书的人除了取法“晋唐”,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魏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