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为什么叫佐书 原因分析

四月 2022-11-10 15:20:03

隶书也叫做“佐书”,是因为它是秦代官方字体篆书的辅佐字体,不过后来隶书成功上位,由“小三”变“正房”,逐步取代了篆书,在汉代成为新的主流书体。

隶书,是相对于篆书而言的种书体。在秦代,篆书即椽书,是官定的正体文字书体。而相对于篆书来说的隶书,则是辅佐性的俗体文字书体。正体书体使用于庄重而正规的场合或用途,而辅佐性俗体文字书体则用于一般的场合和较随便的用途,所以也叫“左书”、“佐书”。

有一个重要的概念要分清:“左书”、“佐书”,严格来说仅指的是秦隶书体,而不是汉隶。 

这个“左”字即是“佐”字,(左为小、右为大),是辅佐的意思。在秦代左书是辅佐字体,正体是小篆体。因此,隶书在早期得左书之异称。

隶书始创于秦朝,在汉代达到顶峰,常规上有“汉隶”之称,隶书上承篆书,下开楷书,隶书由发展到成熟,是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书法史上“汉隶唐楷”之说,是书法史上两个不可超越的高峰。

隶书的承接了篆书的基本特点,即左右对称,有别于篆书的是,隶书开始有了各种形态不一的点画,如左边的撇,上细下粗,右边的捺也是上细下粗,左右搭配,轻重相等。

一波三折的长横,左边起笔蚕头,右边收笔雁尾,蚕头与雁尾变化相对统一,即雁尾小的,蚕头也小,雁尾夸张的,蚕头也很强调,但无论怎么变化,都维持着左右两边的对称,不然会失去平衡。

所以,这种对称决定了结体的横平竖直,否则,无论是横的高低不平,还是竖的左右倾斜,都会破坏结体的平衡和协调。

在隶书中,它所呈现出来的结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的结构形式:

一是内紧外松型

这种结构类型的隶书,其中心笔画写得比较紧密,也就是所谓的字体中宮紧缩。而围绕中宫周边的线条则不同程度地向外舒展,略带辐射状,这种形体写出来有飘逸秀美之感,如《曹全碑》。

二是内松外紧型

这种结构的字,中心部分结构较松散开放,四角的笔画则有撑立的感觉,整个字看起来方正厚重。比如《衡方碑》,就是这个结构的代表作品之一。

三是兼顾型

所谓兼顾型即这种隶书字在结构中兼备以上二者的特点,揉二为一,表现出来一种既雄强大气,也娟雅秀丽特殊气质和意蕴,如《张迁碑》即是。

习俗文化
0 举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