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为什么有燕尾 什么是燕无双飞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
蚕头燕尾专指曹全的长横写法,蚕无二色,燕不双飞。曹全碑是汉隶中的佳品,用笔飘逸,用笔以圆为主,在隶书中独树一帜,圆笔圆转,飘逸如兰花。所以是指的隶书。
隶书的横画起笔和横波收笔。长画起笔时,回锋隆起,形如蚕头;横波收笔时,顿笔斜起,形如雁尾。
蚕头雁尾是隶书的关键笔画,也是中国书法的关键笔画。在蚕头雁尾出现之前,中国汉字的书写还没有“锋”的概念和波折概念,比如先秦的大篆和李斯的小篆如果露锋是难以想象的。
但在具有波折感的蚕头雁尾出现后,中国人的心被打动了,灵魂也变得超逸了。于是隶书变得丰富多彩,进而从隶书的母体里又发育出其它的书体,可以说这一蚕头雁尾是功不可没的。
隶书体势比较扁平,采取分势,凡字有数笔横画而无撇、捺、走等笔画的,必定有一笔波磔成为此字突出的笔画。而波磔在一个字中有且只有一笔,即使有许多横画的字,也只能有一笔,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燕无双飞”。
除了结字方式,隶书的波磔之美与书写的材质也非常相关。毛笔游走在竹简或木片上,水平走向的线条被竹简纵向的纤维影响,因为有阻碍所以用力越重,毛笔走过纤维的重重阻碍,笔势越到尾端越重。这样的用笔方法在秦隶中已经可见。
从居延汉简的汉隶笔势看来,水平线条占了大部分,是垂直线条的两至三倍。而垂直线条书写时,毛笔笔锋也常被竹简纤维干扰,为了更大程度的表现线条,汉简隶书的垂直线条常刻意写成弯曲状态,以避免被竹简的垂直纤维破坏。
毛笔与竹简就在这样的磨合中找到了一种互动关系,建立了汉代隶书美学的独特风格。相比《曹全碑》、《熹平石经》等这一类官方设立的石碑,汉简隶书因其不是官方所写,因而文字更活泼开阔,其波磔线条更自由奔放、律动感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