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藏网 > 起名 > 百家姓起名 > 陈姓起源和来历

陈姓起源和来历

时间:2023-12-10 作者:八字小编 来源:半藏网

陈姓的来源即陈姓起源,这里是陈姓起源,为你详尽的介绍陈姓的来源,陈姓的始祖,陈始的迁徒分布,陈姓的郡望堂号,陈姓字辈等相关王姓所有知识。让你对陈姓家族起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陈姓来源图片

陈姓来源概述

陈姓是中国众多姓氏中,按人口计算居全国第五大的姓。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陈姓为现代中国第五大姓。 根据1977年中国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陈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陈姓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香港、澳门及台湾都是第一大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10位。
 

陈姓起源,陈姓的来源

 1 舜帝的后裔。舜,也称虞舜,生于姚地(今河南濮阳),以地取姓为姚。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纣以后,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陈胡公妫满,封他在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舜帝的后裔妫满子孙有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由来。以国为姓,使用陈姓的始祖是胡公满,陈姓主要开始使用于周朝初年的陈胡公满,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姚姓的后代。舜帝姓姚,舜在被选为尧的接班人前,尧为了考察他,让舜搬到妫水旁居住,所以舜的部分后代便以所居住的这条河为姓,为妫氏。 部分改姓的本姓是姚的族人后来有改回姚氏,部分没有改回来,便发展出其他姓,比如陈姓——《唐书·宰相世系》部分又改回本姓姚的:舜后代胡公妫满封于陈,至陈敬仲(陈完)仕齐,又改为田氏。王莽封本姓为姚的姚氏族人田丰为代眭侯,后丰子田恢为避王莽之乱,过江徙居吴郡,又改为妫姓,其五代孙妫敷,又改回为姚氏。从姚姓发展到妫姓,再到妫陈胡公满传至10世孙陈完,陈国内乱,陈厉公的儿子陈完怕株连自己,出奔到齐国,以故国为氏,称陈氏。 后改为田氏。到十代孙田和时,废齐康公而自立为齐太公,并受到周王朝和诸侯列国的承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田代齐姜”。 公元前221年,齐王建时,齐国为秦所灭。齐王建亡国后,子孙纷纷改姓避难,舜帝一系又经历了一次大分化。田姓今在中华大姓中列第34位。齐王建三子:升、桓、轸。升、桓改为王氏,其后代即汉代王莽一族。轸奔楚为相,后迁入颍川(今河南长葛)。田轸复姓陈。自秦汉以来,由田姓复姓归宗的颍川陈氏一支,在中国历史上十分显赫,繁衍极盛,播迁极广。前文已经叙述,从姚姓族人衍生出妫姓,再妫姓改姓陈姓、胡姓,部分陈姓再改为田姓,部分田姓族人改为妫姓,其五代孙妫敷,又改回为本族人最早的本姓姚姓,部分田姓族人改为王姓。其它从从姚姓族人衍生出的姓氏没有改回族人最早的本姓姚姓的,便继续发展出其他姓。陈姓发展历程:舜重之以明德,自虞幕至虞舜,有近1500多年的历史,

 2《韩非子》说:虞夏二千余岁。《国语》记载幕能帅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杼能帅禹者也,夏后氏报焉;上甲微能帅契者也,商人报焉;高圉大王能帅稷者也,周人报焉。虞夏商周四代是奴隶社会的顶峰的代表,华夏正统。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彰明德。因舜帝生于姚虚而姓姚,其子商均生于妫汭而姓妫,《尧典》记,舜“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夏代虞后,虞族子孙亦姓虞,姓妫,姓姚,姓王,姓吴......在夏代,有虞氏的首领虞思曾帮助禹的后代少康复国......;在商代,《世本》宋忠注:“虞思之后,箕伯直柄中衰,殷汤封遂于陈,以为舜后是也。”;在周代,《史记》、《左传》记载:《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之产曰: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侍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与其神明之后,以备三恪,庸以元女太姬配胡公而封诸侯。”

 3《史记》详细见陈杞世家;自陈胡公以后其子孙姓陈,姓胡,姓袁......;陈完,陈厉公之子,陈氏重要支系,详见田敬仲完世家,陈完的子孙代姜齐称孤道寡,陈完的子孙姓陈,姓孙,姓王,姓田,姓陆......详细见右表(点击放大),虞舜帝部分后裔简表,商族姓氏参考宋微子世家,在此不再累述.

陈姓起源之迁徒分布

1  颍川世泽,太丘家声。天下陈姓源出于颍川(河南禹州)。东汉时,陈实系胡公满之43世孙,为太丘长,人称“陈太丘”。唐代中,环公(临海令)带着伯琪等六个儿子避难于泉州仙游(今天莆田市仙游县),其第五子伯瑄(满公之70世孙),勤奋好学,文采出众。当时因南康有一位署官食禄的马聪与他友善。在造访马府时,两人结伴游览了庐山。遂迷恋匡庐气势磅礴,蠡泽风景优美,乃偕其子旺徙而居之,晦迹于江州德安县太平乡长乐里永清村。伯瑄遂成为浔阳陈氏的开山之祖。德安位居九江之南,两地相距较近,因而被称之为江州陈氏。   “义门独著,百犬同牢”。据明代嘉靖年间《陈氏兆祥族谱》记载:“唐大顺元年(890年)……旌表孝悌,标揭门闾,于是陈氏特立义门”。自“义门”陈氏初创,至宋朝开宝年间,陈氏便发展到740余人口。至宋天圣四年(1028年)已达到3700余口。族人济济一堂,同灶以食,合田而耕,童叟无欺,老幼,强弱安处,不存芥蒂。义门陈氏延续了19代,纵越300多番春秋,这在古今家族繁衍发展史上确为罕见。宋仁宗曾为之赞道:“萃居三千口人间第一,合聚四百年天下无双。”   

  2 宋嘉佑七年(1062年),由于陈氏族人过度集中,形成了地方上的压力,有碍于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时经朝中的文彦博、包拯等大臣合议,宋仁宗准奏,决定采取双分流的办法。是年七月,由宋仁宗御赐编号,将家族财产列为291份,将陈氏分流至江西、河南、浙江、湖北、广西、江苏、广东、福建、山东、上海、天津等16个省125个县市,入住的田庄达290余处,致使义门陈氏遍植于华夏四方,这是中国历史上较早的人口分流和远距离的动迁行动。这些陈氏徙居新址后,家家门口都挂起“义门”灯笼。   唐初期、中期,中原陈氏有过两次影响深远的南迁福建之举。669年,朝廷派河东人陈政(胡公满的68世孙)任岭南行军总管,率兵镇压福建南部的少数民族动乱。667年四月,陈政卒,由其20岁的儿子陈元光代父领兵,经过九年战争,局势平定后,于686年报请朝廷批准,设置了漳州郡。陈元光与蛮僚的矛盾,应当看作是定居农业民众与游动不定的蛮僚之间的矛盾,唐代设立漳州前不过几千户人家,这些人应为唐朝可以控制的农业户口,在他们之外还有少数蛮僚生活于漳州南部山区。陈元光所率领的唐朝军队与蛮僚为争夺漳州控制权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双方交战的最后结果,唐朝控制了漳州沿海平原等广大地区,定居农业民众控制了漳州沿海一带,而蛮僚控制了漳州的腹地。所以,对唐代漳州的开发程度,不可估计过高。实际上,直到北宋时期,漳州还是属于落后的地区。漳州的发展,是在南宋进入第一个高潮,唐代的漳州还不是很繁华,漳州的发展是在南宋进入第一个高潮。而漳州具有较大影响的,则是明代才有的。 他被后人尊为"开漳圣王",子孙后代被称作"开漳圣王派",成为闽、粤、台及南洋诸岛陈姓最主要的一支。台湾现有陈圣王庙53所,这从一个方面表明了台湾同胞对陈元光的崇敬之情。   再就是颍川陈后裔陈忠之子陈邕,唐中宗时进士,官至太子太傅,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挤,迁至漳州南厢山。其子陈夷行,唐文宗时任宰相。此后子孙兴旺,在福建发展成为"太傅派"陈氏,尊陈邕为"南院"始祖。   

  3 陈氏入粤,始于南宋。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中原士族大批南迁,陈后裔陈魁率族人93口移居福建宁化、上杭,至其曾孙二郎、三郎再迁至广东梅州,后散居大埔、兴宁、长乐、龙川等县。陈氏入台,始于明末。福建同安人陈永华,于明末随入台湾,官至东宁总制使,在台湾建立屯田制度,设立学校,被尊为陈氏入台始祖。自清初至新中国建立的300多年间,陈氏迁台人数很多,其中仅武荣诗山霞宅陈氏一支就2000余口,成为台湾人口最多的首姓大族,与林姓共"陈林半天下"之美誉。   

  4  在陈氏分流远迁之时,陈宗俞(系满公之80世孙)在润州任职别驾。携子孙迁居丹阳珥陵越塘,成为丹阳陈氏始祖。《丹阳县志·城廓》载,“越塘桥,宋祥符八年(1016年),里人陈诚建。”陈诚之4世孙陈震,在越塘生两子,长子陈东,次子陈南。陈东死于1127年,年42岁。有遗腹子,取名嗣宗。《丹阳县志·荫袭》载,陈嗣宗以父陈东之荫袭,授迪功郎。陈嗣宗生有四子,幼子陈明,由越塘迁往珥陵花家渡。陈明为花家渡陈氏始祖。   陈氏以“义门”精神代代相传,名人辈出。就丹阳陈氏而言,宗愈之7世孙名东,字少阳,太学生,为保宋室江山,力主抗金,五进忠言于宋钦宗,三上疏章于宋高宗,并抬棺进谏,爱国忧民之壮举,名留史册。陈辅,字辅之,胸负才华,法身高行,深为时人所敬重。王安石曾誉之为:“丹阳陈辅,乃浙西佳士也”。司马光则赞之曰:“先生德业为士之望,先生才华为国之光”。时隔200多年后,宗愈的15世孙景实,字学汉,原住珥陵花家渡村,颇怀尊祖敬宗之德,筑庐于少阳陵墓之侧,岁时洒扫,勤加祭祀,以慰先贤在天之灵。景实成为桐村(陈巷)陈氏的始迁之祖。谱载,自宗愈至能平为38世。丹阳陈氏支系遍及丹阳和句容、宜兴、六合、南京等邻县。其丹阳族人现分布在珥陵的陈巷、陈家、花家渡、越塘,横塘大陈甲、小陈甲、留墅、陈巷里、陈家、行宫、全州十里牌以及司徒、河阳、访仙、麦溪、陵口、珥陵、导墅、蒋墅、窦庄、运河、吕城、界牌、埤城、新桥、后巷等镇的陈甲、陈家村等。至2000年5月8日,全丹阳市在籍陈姓宗人达41892人。   义门陈氏重视族祠,热心谱事。明弘治九年(1496年)始修谱,至民国36年共修谱达12次之多。宗谱冠以“众仙同来庆祝,共唱霓裳之歌”。   陈氏迁入越南的历史比较久远,有的成为安南(今越南)王朝的重臣。其中,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陈(即陈日),于1228年创建越南陈朝,历时175年,促进了陈姓人口的发展。至今,陈姓仍被列为越南十大姓之首。陈氏移居日本始于明初,大都是明太祖派去的水手。明清以后,闽粤等沿海地区的陈氏,有许多人出海到今新马泰一带谋生。另有一些人不断迁至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美、英、法、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世界各地,对当地的繁荣与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5  陈姓在当代中国的分布   按区域而言,在南方地区(闽台、两广)陈姓则居于首位,占该区域人口的10.57%;在长江流域地区(江浙皖赣湘鄂川黔滇)陈姓位列第四,占该区域人口的4.86%;在北方地区(即除南方、长江流域以外地区)陈姓则退居第七位,占该区域人口的2.51%。   从省别来看,福建、台湾、广东、浙江等省是陈姓人口最集中的地区,   陈姓占本省人口的比例分别为14.01%、12.21%、10.52%、7.74%,并且在台湾、广东、浙江三省,陈姓均为本省第一大姓(福建陈姓略低于林姓,居本省第二位)。   各省情况详见下表:   省别 占本省人口比例(%) 本省姓氏排名 备注   

福建 14.01 2   

台湾 12.21 1  

广东 10.52 1 含海南

浙江 7.74 1  

广西 5.95 3  

贵州 5.53 4

云南 5.36 4   

江苏 5.27 3 含上海   

四川 4.8 4 含重庆   

江西 4.75 3   

湖北 4.69 5   

** 4.18 5   

甘肃 4.16 4   

湖南 4.11 6   

安徽 3.58 5   

河南 3.15 7   

辽宁 2.98 5   

黑龙江 2.75 7   

山东 2.57 7   

陕西 2.24 7   

吉林 2.15 8   

河北 1.69 9 含北京、天津 山西   

陈姓在本省姓氏排名中未进入前十,无数据:内蒙古,青海,宁夏   从人口总量来看,广东为当代中国陈姓第一大省,该省陈姓人口占全国陈姓总人口的比例达14.7%,其次为四川、福建,三省陈姓人口合计可占全国陈姓总人口的33%。 注:以上数据由袁义达先生(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依据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抽样资料统计,详见袁著《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统计数据不包括少数民族。

姓起源之名人

 陈完,春秋时齐国大夫。即田敬仲。陈厉公子。前672年,陈宣公杀其太子御寇,他与寇相友善,恐祸及身,出奔至齐。齐桓公使为工正,列为大夫。自入齐后,由陈改姓田氏。死后谥敬仲,为田齐始祖。

陈汤,汉族,字子公,山阳瑕丘(今山东兖州北)人,西汉大将。汉元帝时,他任西域副校尉,曾和西域都护甘延寿一起出奇兵攻杀与西汉王朝相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为安定边疆做出了很大贡献。   大胜之后,甘延寿、陈汤给汉元帝发去那封流传千古、扬眉吐气的疏奏:“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逼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陷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悬头槁于蛮夷邸间,以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瑕不掩瑜,陈汤在汉代历史上是非常值得一提的人物。

 陈光标,男,1968年7月生。江苏泗洪人,祖籍安徽。1990年参加工作。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5·12汶川地震发生后,陈光标带领120名操作手和60台大型机械组成的救援队千里救灾,还向地震灾区捐赠款物过亿元。多年来他积极投身社会慈善事业,从事大量社会公益活动。

  陈文龙(1232—1277),原名子龙,字刚中,号如心,莆田人,男,宋代抗元英雄。宋咸淳四年(1268)考取状元,度宗为之改名文龙,赐字君贲;授镇东节度判官,有“不屈不挠,不可干以私”之誉。

陈琳(?-217),汉末文学家。字孔璋,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建安七子”之一。初从袁绍,后归曹操,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陈琳诗、文、赋兼善。诗歌今存4首,代表作《饮马长城窟行》是最早的文人模仿汉乐府之作。散文以表章书檄最有影响,代表作《为袁绍檄豫州文》,是一篇为袁绍声讨曹操的檄文。辞赋有《武军赋》、《神武赋》等。原有集10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陈记室集》。

 陈玉成(1837-1862),太平天国青年将领,后期军事统帅。广西藤县人。少孤,14岁随叔父参加金田起义。清咸丰三年(1853)随军西征。次年攻武昌,因功升殿右三十检点,转战湖北、安徽等地。六年春,镇江被困,随燕王秦日纲往援,大败清军,与各友军共破江北、江南大营。石达开出走后,受封为成天豫、又正掌率、前军主将。八年夏与先破浦口江北大营,继而全歼湘军精锐李续宾部。九年晋封英王。十年会同各军再破江南大营,东征苏(州)、常(州)。次年回师径援安庆,多次苦战失利。同治元年庐州失守,退往寿州,为叛徒苗沛霖诱捕,在河南延津就义。元帅像
(1901-197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1903-1961),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原名陈庶康。湖南湘乡人。员会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

  陈亮(1143-1194),南宋思想家。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字同甫,学者称龙川先生。绍熙四年(1193)进士第一。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赴而卒。才气超迈,喜论兵事,力主恢复,反对和议。曾多次上书,遭当权者嫉恨,三次下狱。为学反对理学家空谈道德性命,提倡经世济民的“事功之学”。与朱熹友善,在学术思想上,却屡辩“王霸义利”。为永康学派主要代表。议论纵横,说理透辟。词作豪放激越。有《龙川文集》、《龙川词》,近经整理为《陈亮集》。

陈亮,元末明初诗人。字景明。长乐(今属福建)人。洪武中,郡县累召不起,潜心著述。结草屋于沧州中,建一小楼,名为“储玉楼”,购四方古今图籍藏庋其中。工诗文,为“闽中十才子”之一。以元代儒生自居,不仕明。著有《沧州储玉斋集》。将军像
陈诚(1365-1458),明外交家。字子实。江西吉水人。洪武进士,授行人。出使安南(越南北部),令其归还所占广西思明府、丘温等五县。永乐间三使西域,遍历哈里(阿富汗赫拉特)、苏联撒马尔罕等中亚十七国,历时八年,行程六万余里。为发展各国友好关系作出贡献。并留意图记各国山川、城池、风俗、物产,撰成《西域行程记》、《西域番国志》。累官光禄寺,事右通政。有《陈竹山文集》。

 陈明遇(?-1645),南明抗清义军首领。遇一作选。浙江人。弘光元年(1645),任江阴(今属江苏)典史,被当地人民推为抗清义军首领。他认为前典史阎应元智勇过人,因推应元为义军首领。二人共率众守城八十一日。城破后,他持刀巷战,壮烈牺牲,全家也投水死。

陈洪绶(1599-1652),明末清初画家。浙江诸暨人,字章候,号老莲。从蓝瑛习绘画,求理学于刘宗周。乡试不中,捐为国子监生。清兵陷浙东,去绍兴云门寺为僧一年余,自号悔迟,亦称老迟。善画人物、花鸟、草虫、山水。崇祯间,与北京崔子忠(青蚓齐名,号南陈北崔。绘有《水浒叶子》、《叶子》及《九歌》、《西厢记》等绣像插图。能诗文,有《宝纶堂集》。陈圆圆画像
陈圆圆,明末清初人。本姓邢,名沉,字畹芬。苏州妓女。吴三桂纳为妾。三桂出镇山海关,留京,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入京,曾被押。三桂降清,引清军攻陷北京,仍归三桂,从至云南,晚年出家为女道士,改名寂静,字玉庵。清军破云南,自缢死(一说绝食而死)。

 陈名夏(1601-1655),清臣。字百史,江苏溧阳人。明崇祯进士,官修撰。后降李自成。福王时列从贼案。顺治初降清复官。累迁史部尚书、弘文院大学士,少保兼太子太保。曾阿附多尔衮,请其纂位。《清史稿》载帝谓其“辗转矫诈之小人”。数被论死夺官、宽免。终以诸罪处死。有《石云居士文集》。

  陈确(1604-1677),明清之际思想家。浙江海宁人,初名道永,字非玄,后改名确,字乾初。明诸生。曾受学于刘宗周。明亡后,隐居著述。晚岁病困十余年而卒。一生对宋、明理学和佛教进行激烈批判。反对《大学》中“知止于至善”的观点,批判朱熹“一旦豁然贯通”之说。肯定人的善恶取决于后天积习。提出“天理正从人欲中见。”抨击佛教“度尽众生”是“灭绝众生”。著有《大学辨》、《葬书》、《瞽言》等。

  陈伯之,南朝梁将。济阳睢陵(江苏睢宁)人。有勇力,为盗乡里。乡人车骑将军王广之爱其勇而用之。齐时以军功迁至骠骑司马、刺史。天监元年(502)降魏,官为平南将军。后梁伐魏,他于寿阳率众归梁,官至通直散骑常侍、太中大夫。

陈后主(553-604),南朝陈皇帝。即陈叔宝。字元秀,小字黄奴,陈宣帝嫡长子。天嘉三年(562)立为安成王世子,太建元年(569)立为皇太子,十四年即位。大造宫室,亲信佞臣,不理政事。恃长江天险,不设边防。祯明三年(589)隋军直入建康,被俘至长安。隋仁寿四年卒于洛阳,追封长城县公,谥号炀。明人辑有《陈后主集》。

 陈稜(?-619),隋将领。字长威,庐江襄安(安徽巢县)人。文帝时为开府。炀帝时,历仕骠骑将军、武贲郎将、御卫将军。大业五年(609),曾奉诏与张镇周率众万人渡海入流求(台湾),以功进位右光禄大夫。辽东之役,以宿卫有功迁左光禄大夫。参与镇压杨玄感及江淮农民起义。江都兵变,炀帝被杀后,投杜伏威。后为其所杀。

 陈寔(104-187),东汉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字仲弓。初为县吏,曾入太学就读。后任太丘长。党锢之祸起,被连,余人多逃亡,他说:“吾不就狱,众无所恃。”自请囚禁。党禁解,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招辟,皆辞不就。

 陈群(?-236),三国时魏国大臣。字长文。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初任刘备别驾,后投奔曹操,征召为司空西曹掾属。魏建国后,迁御史中丞。延康元年(220),文帝曹丕封他为昌武亭侯,徙为尚书。后为镇军大将军,与曹休、曹真、司马懿并列为四大将军。不久又授以司空,录尚书事。他创立的九品中正制,将地方士人按才能分定九等,上报政府,按等选用,后逐渐演变为士族垄断政权的工具。

  陈安(?-323),十六国时秦陇人民起义军领袖。322年,在秦陇发动起义。氐、羌族人民纷起响应,众至十余万,他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王。以上邽(甘肃天水)为根据地,攻占附近各县。次年,前赵国君刘曜亲自督军围剿起义军,他率军血战,战死。陇上人作歌以悼之,称他为“陇上壮士”。

  陈永华(?-1680),谋士。字复甫,福建同安人。明末秀才。明亡,弃文投军,任参军,成为谋士。成功北伐,留守厦门。郑经嗣位时,官至东宁总制使,尽心力佐。由守厦门,退守台湾,建立屯田制,提倡种蔗以制糖,兴办学校。后为冯锡范、刘国轩妒忌,遂自解兵权,忧死。

 陈化成:(1776-1842)是鸦片战争时期守卫吴淞,英勇抗英著名将领。字业章,号莲峰,汉族,福建同安县水师提督陈化成
(今属厦门市)人。出身行伍,历任嘉庆间参将、道光间总兵,鸦片战争爆发时任任福建水师提督,迎击英舰,旋任江南提督,道光十二年与英舰力战而死。

  陈修治:近代名医,生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自幼随泉州蔡宗玉习医,对中医医理医术均有长足进步。历任吴航书院山长,威县知县,公余致力为民治病。嘉庆六年(1801年),三辅地方发生水灾,瘟疾(尤其疟疾)流行,他奉命前往勘察灾情,亲自研究防治办法,精研丸药,三天之内被他治愈者竟达300多人,纵观史料确无先例。著有《景岳方砭》、《时方妙用》、《陈修治医书十二种》等,重复重订《医学三字经》。

 陈孟恢:浙江嘉兴人,曾被公费派去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交流访问,回国后致力于生物学教学,曾在上海法科大学、嘉兴第一中学教书,如今子孙满堂,现有一日式洋房在嘉兴南湖湖畔,陈孟恢的子孙现在分布世界各地,青岛、嘉兴、以及国外都有其儿女。

陈炽(1855-1900),清末改良主义者。字次亮,号瑶林馆主,江西瑞金人。光绪举人。历任户部郎中、刑部章京、军机处章京等职。主张学习西方,以求自强。光绪二十一年(1895)与康有为在北京组织强学会,任提调,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并提出发展经济的措施。维新失败后,忧愤而死。著有《庸书》、《续富国策》等。

陈虬(1851-1903),清改良派。字志三,晚号蛰庐,浙江乐清人。举人出身。著《治平通议》,主张“欲图自强,自在变法”。提出设议院、兴制造、奖工商、开铁路等主张。参加康有为发起的保国会,后在温州设学堂、办报馆等。戊戌变法后被通缉,避居温州一带,后即一意行医。另有《报国录》、《蛰庐文集》、《蛰庐医案》等。

 陈宝箴(1831-1900),清维新派。字左铭,江西义宁(江西修水)人。初以举人办团练,参与镇压太平军。光绪二十一年(1895)任湖南巡抚,力行改革,“先后设电信,置小轮,建制造枪炮厂,又立保卫局、南学会、时务学堂。延梁启超主湘学,湘俗大变”(《清史稿》)。又保荐杨锐、刘光第、、林旭参与新政。戊戌政变后被革职。

 陈阿林,清末上海小刀会首领。即陈亚林。福建同安人。早年在上海为外国人当马夫。后加入上海小刀会,成为福建帮首领。1853年9月,与刘丽川等在上海领导小刀会起义,被推为大明国统理政教招讨左元帅。不久改任太平天国统理政教招讨左元帅,总理军务,作战英勇,身先士卒。1854年在法国侵略军与清军围城时,拒绝投降,坚持战斗。次年2月在上海突围成功,流亡海外。后不知其终。

陈玉成(1837-1862),太平天国将领。原名丕成。广西藤县人。农民出身。十四岁参加太平军,为童子兵。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历任左四军正典圣粮、检点、冬官正丞相、正掌率、前军主将,封成天豫、英王先后从西征军两次攻克武昌,转战庐州、芜湖,解镇江之围,击破清军江南大营、江北大营。咸丰六年(1856)天京“杨韦事变”后,得洪秀全倚重,和共同主持太平天国军事。率部再破清军江北大营,彻底摧毁清军江南大营;与湘军主力大战于三河镇,攻庐州,援安庆,会攻武汉不成,回师安徽,再退庐州,派部将远征西北,扩大力量。同治元年(1862)五月,自庐州突围,至寿州被叛将苗沛霖诱捕。六月,被杀于河南延津。

现代名人

陈绮贞:是一位台湾创作歌手。
陈乔恩:艺名、昵称乔恩,是乔杰立家族旗下女子团体七朵花的副团长和首位女艺人。
陈怡蓉:台湾女演员,出生于台湾高雄市。
陈嘉桦:英文名Ella,台湾三人女子团体SHE成员。
陈法蓉:是香港女性演员,
陈百祥:绰号阿叻,香港电影电视演员,妻子为前演员黄杏秀。现为永安旅游有限公司之执行董事。
:是一位生于香港,籍贯广东台山的香港男演员,现为无线电视经理人合约男艺员。
陈松伶:原名陈松龄,昵称松松,香港著名儿歌歌手、艺人。
陈小春:出生于香港,祖籍广东惠阳客家人,是香港电影演员及歌手。
陈奕迅:是香港著名的男歌手及演员。他不仅是香港乐坛少数的实力派歌手,也是继许冠杰到张学友之后,另一位“歌神”。
陈慧娴:1980年代至1990年代在香港稳占第二把交椅的著名实力派歌手,仅次于当时的乐坛大姐梅艳芳。
陈慧琳:原名陈慧汶(Vivian Chen),是香港著名歌星,被香港和海外传媒尊称为天后。
陈慧珊:香港著名女艺人。
陈晓东:昵称东东,原名陈卓扬,香港男演员及歌手。
陈可辛:香港电影导演。
陈楚生:参加湖南卫视“快乐男生”比赛、获冠军。

姓起源之辈分表

     列傳以名冠『祥、錦、學、元、嘉、大、瑞(寶)、柏等』。  堂              德               仁
 第八世具 陳氏家譜 
索引
序言
第一世至第五世之諱
第五世之諱
第六世生辰表
第八世生辰表
第九世生辰表
第十世生辰表
第十一世生辰表
第一世至第五世世系表
第五世至第八世世系表及資助名單和家庭住址
第八世至第十一世世系表及贊助名單
  增補頁 結束語
                                                              序                言
憶先靈建家之艱,繁衍後裔功高,重整立譜,非史非志,列謝世先祖之諱,供後裔瞻仰。倍思而不忘,抄記在世之名。便幹聯繫往來,瞻前顧後,故以遠而不疏,精誠團結,做到愛國、愛家、愛族,勤儉持家,和睦鄉里,孝幹父母,親幹同胞,信幹朋友,節約自己,幫助他人。立譜之資料,毀幹十年文化革命,現知事未廣,全賴族眷人等,同心協力,索腸冥思,群策群力,尋找祖墓,鼻祖難以杳考。故諱永顯沈公,乃東床贅婿為始祖,故祭祀必先奉沈氏。列傳以名冠『祥、錦、學、元、嘉、大、瑞(寶)、柏等』。經二百餘年,現以第八世統計,共有六十五人。分住在本市甘露鄉為主,其餘在靖江、光明、新圍、新街、宏偉、前進等鄉鎮,另外在余杭縣下沙鄉五戶,還有在嘉興   鄉一戶。惟有第五世,元高、元秦公之後裔,在抗日戰爭以前,北遷嘉興地區,位址不詳,聯繫中斷,尚在設法查核,落實之後,補列入冊

                                                                                   編者:瑞芳公
                                                                                     時年六十有八。
第一世
永顯公系塘頭沈家婁人,(現坎山鎮工農村),在陳姓入贅,作為陳姓第一世,以繼後嗣,配陳氏生卒不詳,合葬于魚青山東側,該墳由於開山取石,夷為平地,生前留有土地六畝,作為瞻養之用,後作輪流,為香火祭祀之資,每年清明祭祀,在清明節前一日,各家派一人,參加祭祖禮,當晚聚餐,次日望墳祭祀。在冬至日前一日,亦各家派一人,參加祭祖禮,並聚餐,當晚恭請道士,施放(焱)口,超度先靈。次日望墳加土。此及列入按年常規,直至土地改革且而終止。
  生前生一子:祥如。
  在航塢山青風嶺以西,有一墳墓是永顯公之父母,謂陳姓客墳,歸陳姓後裔祭掃。
  第二世
祥如公,配沈氏,
生卒年月不詳,合葬於航塢山塘角,現方遷婁瓜瀝建築工程公司以西,現該墳完整無損。
生前生二子:錦龍、錦春。

第三世
錦龍公元配
生卒年月不詳,合葬於航塢山山下王五畝裏,該墳如常,原無碑記,現以第八世具,重立墓碑,以示認識,便於瞻仰。
生前生二子:學義,學孝。

第四世
學義公元配
生卒年月不詳,合葬於航塢山窯婁,山聖庵以西,該墳如常,原無碑記,現以第八世具,重立墓碑,以示認識,便於瞻仰。
生前遺有土地七畝,為後代輪流,作祭祀之用。
    生前生四子:元慶、元貴、元高、元裕。
學孝公配何氏、續配李氏
生卒年月不詳,合葬於航塢山山下王北首,因平整土地遷至上面。
生前生有三子:元茂、元泰、元富。

第五世
元慶公配蔡氏
生卒年月不詳。
生前生一子:嘉明。
元貴公元配
生卒年月不詳。
生前生有四子:嘉福、嘉有、嘉順、嘉賢。
元高公元配
生卒年月不詳。
生前生有二子:嘉順、張松。
元裕公配洪氏
生卒年月不詳。合葬於航塢山山下王。
生前生四子:嘉傅、嘉椿、嘉森、嘉蘭,但嘉傅早亡。生三女:配施門、袁門。徐門。
元茂元配
生卒年月不詳。
生前生有一子:嘉淦。
元富公元配汪氏生卒年月不詳。

第六世
嘉明公配朱氏
生卒年月不詳。
生前生有三子:大釗,大本、大俊,二女配:葉門、胡門。
嘉福公配顧氏續配宋氏
生卒年月不詳。
  生前生有三子:大興、大錫、大松,三女配:何門、楊門、王門。
嘉有公生於   年正月廿八日,卒於   年十一月十七日,
配黃氏生於一八七0年正月十八日,卒於一九五三年七月十七日。
   生前生有三子:大錦、大湘、大模,二女配:富門、高門。
嘉法公生於一八六五年六月初四,卒於一九二五年八月廿五日,
配陸氏生於一八六九年六月廿三日,卒於一九二六年正月初九。
生前生有二子:大海、大員,二女配李門、王門。
嘉賢公配李氏
生卒年月不詳。
生前生有二子:大榮、大文,八女配:丁門、朱門、魏門、杜門、管門、張門、翁門、施門。
嘉仁公元配生卒年月不詳。

生前生有四子:大標、大良、大花、小毛。
張松公元配
生卒年月不詳。
生前生有一子:大見。
嘉椿公生於一八七二年  月  日,於卒一九三九年八月廿九日
配方氏,生卒年月不詳。
續配汪氏,生卒年月不詳。
方氏生三子:大耀、大甫、大銓,一女配:李門。
汪氏生一女:配施門。
嘉森公生於一八七五年二月廿八,卒於一九一四年十一月廿六日,
配沈氏生於一八七九年十二月初九,卒於一九0二年十二月初十。
續配胡氏生於一八八八年八月初五,卒於一九一六年七月初九。
胡氏生一子:大祥,一女配:施門。
嘉蘭公生於一八七九年十月十三日,卒於一九四三年六月十七日。
配馮氏於一八八四年七月初六,卒於一九四二年十二月廿八日。
生前生有四子:幼興、幼祥、幼泉、幼山,四女配:袁門、盧門、孔門、金門,但幼泉早亡未成家。

配趙氏生於一八八七年八月廿三日,卒於一九三九年八月廿三日。
生前生三子:大章、大根、大先。二女配:周門、厲門。但大章、大根早亡。
嘉貞公生於一八六八年十一月廿四日,卒於一九0六年七月初十。
配蕭氏生於一八七七年八月十九日,卒於一九六三年九月初二。
生前生一子:大燦,三女配:陳門、傅門、蔣門。、
嘉林公生於一八七一年五月廿三日,卒於一九三四年三月初五。
配王氏生於一八八三年五月廿五日,卒於一九四六年十一月初一。
生前生五子:大義、大泉、大梅、大德、大昌,二女配:沈門、周門。
嘉瑞公生於一八七四年
配高氏
生前生一女:阿花招贅張其釗改陳姓。以接後嗣。
第七世
大釗配陸氏
生一子瑞浩,一女配高門。
大本生於一八八五年六月十八日,卒於一九四二年十一月初十。
配俞氏生於一八八九年八月廿六日,卒於一九六六年正月三十日。
生五子:瑞生、有根、瑞金、瑞慶、瑞松,四女配:郭門、李門、朱門、吳門。
大俊配楊氏
生六子:瑞龍、瑞昌、瑞珊、瑞茂、瑞和、瑞六,二女配沈門、項門。
大興配龔氏、續配王氏
龔氏生一子寶如,一女配:陳門。
王氏生一子:張炳。
大錫生於一八九八年六月十五日,卒於一九五五年正月十一。
配沈氏生於一九0八年三月十四日,卒於
生二子:寶定、寶見,一女配:李門。
大松生於一九0六年七月十三日,卒於一九七七年正月初四。
配張氏生於一九一四年七月卅日,卒於
生一子:寶水,一女配:王門。
大錦生於一八八七年三月初六日,卒於一九五二年上一月初八。
配朱氏
續配朱氏生於一八九四年十一月初九日,卒於一九七五年四月初七。
原配朱氏生二子:瑞寶、寶楠,
續配朱氏生二子:瑞均、瑞德,生三女配:蔡門、丁門、朱門。
大湘生於一八八八年九月初五日,卒於一九三七年三月廿。
配周氏生於一八九二年十二月廿日,卒於一九三0年正月初十。
生三子:寶枚、寶虎、寶來,一女配龔門。
大模生於一八九七年十一月十二日,卒於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廿六。
配高氏生於一八九九年十月廿三日,卒於一九四八年五月初六。
生二子:傳鏞、瑞茂,四女配:戚門、壽門、付門、王門。
大海生於一八九四年十二月廿九日,卒於一九三四年十月卅日。
配殷氏生於一八九二年二月廿四日,卒於一九  年十月十八。
生二子:錦漢、寶楊,一女配金門。
大員生於一九0四年六月十六月日,卒於一九五四年十月廿日。
配少 氏生於一九0一年八月廿四日,卒於     年   月   日。
生三子:寶康、寶傳、寶昌,但寶昌早亡,三女配:沈門、項門、朱門。
大榮生於一八九五年十一月初一日,卒於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初三日。
配莊氏續配沈氏又配馬氏
  沈氏生三子:寶釧、寶生、寶德,二女配張門、沈門。但寶德早亡。
馬氏生一女配:洪門。
大文生於一九00年八月廿七日,卒於一九九0年正月十八日。
配沈氏生於一九0二年十月十五日,卒於一九四三年二月十二日。
續配施氏
又配王氏生於一九0五年十月初四日,卒於一九八四年正月廿四日。
沈氏生一子:寶仁,二女配:張門、朱門。
施氏生一女配:周門。
王氏生一子:張寶。
大標
大良
大花
小毛
大見
上列五名因早年北遷遷嘉興,婚配生育情況不詳,待考查。
其中大花生於一八九六年    月    日,卒於一九六三年五月   日。其妻生卒年月不詳,
生三女:次女文姑招贅步狗男,接陳姓後嗣、長女歸陳門、三女早亡。(上列資料由瑞賢、寶慶於六月六日去海鹽百步鄉新躍村十組實地核實)
大耀生於一八九三年十一月廿六日,卒於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廿一日。
配施氏生於一九0一年  月   日,卒於一九七八年二月初十日。、
大甫生於一八九七年四月廿九日,卒於一九五六年正月十九日。
配蔡氏生於一八九五年八月十一日,卒於一九八九年正月初十日。
生二子:瑞炳、瑞芳,一女配:徐門。
大銓生於一八九九年十二月初一日,卒於一九五七年八月廿九日。
配謝氏生於一九0六年十月初十三日,卒於一九八一年九月初五日。
又配沈氏生於一九一四年十一月廿三日,卒於二00四年    月    日。
謝氏生一子:瑞忠早亡,一女配戚門。
沈氏生一女雲花招贅金延相,以接陳姓後嗣。
大祥生於一九一0年四月十五日,卒於一九八二年正月十九日。
配張氏生於一九0六年十一月廿六日,卒於 年 月 日
生四子:瑞炎、瑞仙、瑞康、瑞良,但瑞仙早亡,一女配沈門。
幼興
配施氏生於一九0六年六月廿六日,卒於一九八六年九月十四日
  生三子:瑞法、瑞紀、瑞坤,但瑞紀早亡。
幼祥生於一九0七年十一月初三日,卒於一九年八月十六日。
配胡氏生於一九一一年二月二十七日,卒於年   月    日。
生六子:瑞慶、里安、瑞榮、毛毛、瑞糯、瑞根,二女配:徐門、高門。瑞慶早亡未成家,瑞榮為胡門螟蛉。
幼泉早亡未成家瑞紀為繼子。
幼山生於一九一八年十月十五日,卒於   年     月    日
配孔氏生於一九二五年正月卅日,卒於一九九一年五月初一日。
生二子:瑞虎、瑞標,四女配:俞門、付門、姚門、裘門。
大先生于一九二六年三月初三日,卒於   年   月    日。
配沈氏生於一九三六年五月初九日。
生一子:德富,三女配:戚門、洪門、胡門。
大燦生於一八九五年十月初五日,卒於一九四五年十月初五日
配吳氏生於一九0三年十一月初五日,卒於一九七三年九月
初二日
生二子:寶均、寶欽,生三女配:王門、蔣門、俞門。

大義生於一九0五年五月  日,卒於一九五六年二月初七日
配盧氏生於一九一三年十二月卅日,卒於一九七五年八月卅日。
生三子:寶奎、寶興、寶友,但寶興入贅陳門。
大泉生於一九一一年    月     日,卒於年     月     日。
配莫氏生一子寶根,一女配李門。
大梅生於一九一七年六月初十日,卒於一九五0年十一月十九日。
配張氏生於一九二一年正月十七日,卒於一九四四年四月初五日。
  生一子:福根,二女配:沈門、  門。
大德生於一九一九年九月十九日,卒於一九五二年十月十四日。
配施氏生於一九二六年八月卅日,卒於一九七三年六月廿八日。
生一子:寶金,二女配:高門、翁門。
大昌生於一九二二年二月十八日,卒於一九八四年正月十五日。
配方氏生於一九二三年十一月初五日,卒 年  月    日。
生二子:瑞興、瑞根,生五女配:沈門、丁門、陳門、施門、袁門。

其釗生於一九0二年五月廿七日,卒於一九七四年八月廿三日。
配陳氏阿花生於一九一四年四月初七日,卒於一九八九年十月廿四日。

生三子:寶錦、寶法、錦仁,生三女配王門、蔣門、鄭門。
第八世
瑞浩生於一九0八年五月廿八日,卒於一九八一年七月初七日
配高氏生於一九一三年九月廿三日,卒於年月日
生一子:士良,二女配王門、金門。
瑞生生於一九一三年十月廿二日,卒於一九八八年八月十二日
配李氏生於一九二一年三月初七日,卒於一九五三年六月廿日。
生四女:長女大冬招贅王阿法以接後嗣,其餘配余門、王門、鄔門、施門。
有根生於一九二0年十二月十七日,卒於一九八四年正月初四日
配朱氏生於一九二四年八月十八日,卒於年月日。
生一子:阿關
瑞金生於一九二二年十二月十六日,
配吳氏生於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五日,
生二子:關泉、關富、一女彩鳳
瑞慶生於一九二五年二月初七日,
配沈氏生於年月日,
  生二子:張富、張華,二女配:周沈門。
瑞松生於一九三二年正月廿六日,
配韓氏生於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廿九日,
生二子:關慶、關富,一女配何門。
瑞龍生於一九一六年十月初五日,卒於一九九一年二月初二日
配章氏生於一九二二年八月廿日,卒於一九八八年三月初二日。
生四子:張泉、柏生、柏祥、柏木,二女配王門、胡門。
瑞昌生於一九一八年十二月十四日,
配張氏生於一九二二年十一月十一日,
生二子:關興,關林,四女配胡門、陸門、戴門、何門。
瑞珊生於一九二四年
配張氏生於
生一子:永興
瑞和生於一九三六年二月下六日,
配蔣氏生於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廿五日,
生二子:柏甫、柏水,二女配顧門、楊門。
瑞六生於一九三九年二月廿三日,卒於一九九0年八月十七日
配孫氏生於一九四一年六月十九日,
生三子:秀林、秀明、秀定,一女配趙門。
定如生於一九二六年六月廿一日,
配潘氏生於一九三一年五月十九日,
生五子:柏榮、柏泉、柏松、柏仁、柏生、二女配沈門,小愛。
張炳生於一九三四年三月十九日
配王氏生於一九四六年十月初十日,
生二子:柏慶、柏芳。
寶定生於一九二七年正月十三日
配周氏生於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廿一日,
生三子:柏金、柏祥、柏友,一女配王門。
寶見生於一九三四年十月十六日,
配沈氏生於一九四三年三月十六日,
生一子:柏苗,二女配翁門,華芳
寶水生於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廿四日,
配沈氏生於一九三六年九月二十日,
生二子:柏炎、柏才。
瑞寶生於一九一0年二月廿五日,卒於一九八0年正月初一日
配王氏生於一九一三年五月初四日,卒於一九四一年五月廿八日。
生一子:柏寅,一女配方門。
寶楠生於一九一四年七月初七日,卒於一九八五年二月廿七日
配朱氏生於一九一八年二月初四日,
生一子:柏忠,生五女配胡門、金門、 門、
                      陳門、張門。
瑞均生於一九二六年十一月初一日,
配李氏生於一九二八年十二月二九日,
生五子:柏興、光銓、柏棠、柏龍、柏漢,二女配:朱門、 門。但柏興入贅孟門柏棠入贅胡門以接他姓後嗣。
瑞德生於一九三八年七月初一日,
配項氏生於一九四三年八月初二日,
生一子:柏鴻,三女配:王門、曆門、韓門。
寶枚生於一九一四年二月初七日,卒於一九九0年四月廿六日
配王氏生於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十八日,卒於一九五六年六月初六日。
生二子:柏煥、柏先,一女配吳門。
寶虎生於一九二三年正月廿日,
配潘氏生於一九二八年六月初一日,
生四子:柏燦、柏水、柏明、柏芳,三女配:李門、龔門、孫門、柏芳入贅邵門。
寶來生於一九二六年十一月廿一日,
配王氏生於一九三四年六月十四日,
生四子:柏連、柏定、柏良、惠良,生二女配:孫門、潘門。
傳鏞生於一九三三年八月
配郭氏生於一九三四年六月十六日
生三子:柏耀、柏良、柏祥、一女配沈門。
瑞茂生於一九三六年三月十六日,
配沈氏生於一九三五年
生二子:柏煜、柏見,一女配潘門。
錦漢生於一九一四年閏五月十八日,卒於一九九二年三月十六日
配李氏生於一九二一年正月十一日,卒於一九八八年十一月初五日。
生二子:柏良、柏水,生五女配王門、朱門、朱門、朱門、沈門。
寶楊生於一九二0年十月初三日,卒於一九八四年十月十六日
配盛氏生於一九一九年七月初八日,卒於一九七八年六月十七日。
生二子:柏甫、柏紀,三女配付門、朱門、
王門。
寶於一九二三年八月初八日,
配朱氏生於一九二四年,卒於一九四二年;
續配沈氏生於一九二八年八月十三日,
朱氏未生育,
沈氏生五子:柏根、柏耀、柏生、柏福、柏    
一女配項門,三子柏生入贅錢門以接他姓後嗣。
寶傳生於一九二五年十一月十八日,卒於一九九0年十月十三日
配王氏生於一九三七年十月廿三日,
生三子:柏水、柏友、柏忠。
寶釧生於一九二0年六月廿日,
配施氏生於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廿七日,
生一子:柏壽,三女配:蔣門、沈門、龔門。
寶生生於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三日,
配金氏生於一九二九年正月廿四日,
生三子:柏根、柏興、柏林、四女配:莫門、李門、夏門、嚴門。
張寶生於一九三三年六月十五日,
配餘氏生於一九三七年九月廿六日,
生三子:柏福、柏康、柏   、一女配王門。
寶仁生於一九四0年十二月初五日,
配姚氏生於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十六日,
生二子:福康、福慶,二女:配蔣門、李門
狗男生于一九二0年,卒於一九八一年十一月
配文姑生於一九三二年,
生三子:培祥、培松、培連,三女配金門、徐門、沈門,但培祥入贅他門,培連已作人家螟蛉子。
瑞照生於一九二0年八月初二日,卒於一九七二年七月十八日
配楊氏生卒不詳,
續配徐氏生於一九三0年七月廿六日
楊氏未生育,
徐氏生一子永康,三女配李門沈門鮑門。
瑞棠生於一九二四年正月初三日,卒於
配俞氏生於一九二六年正月廿五日,
生二子:柏煥、柏泉,三女配周門、陸門、魯門。
瑞海生於一九二九年四月十五日,
配沈氏生於一九三二年三月廿二日,
生二子:柏水、柏建,三女配沈門、何門、李門。
瑞和生於一九三九年九月初十日,
配李氏生於一九四四年七月初七日,
生二子:柏 偉,一女配盛門。
瑞炳生於一九二一年二月初三日,卒於
配周氏生於一九二五年正月初七日,
生一子:柏興,四女配張門、管門、沈門、張門。
瑞芳生於一九一四年二月初七日,卒於
配丁氏生於一九三0年三月十三日,
生三女長女霞玲,招贅封觀明,更名為柏明,二女配楊門、高門。
延相生於一九三四年五月廿四日,卒於一九七九年
配雲花生於一九四四年三月初一日,
生二子:柏良,四女配章門、鄔門、陳門
王門。
瑞炎生於一九三一年十月廿五日,
配馮氏生於一九三七年七月廿九日,
生二子:柏壽、柏松。
瑞於一九三八年六月廿八日,
配陳氏生於一九四一年二月廿日,
生一子:柏燦,三女配施門、周門、沈門。
瑞良生於一九四九年八月初二日,
配朱氏生於一九四九年八月初三日,
生一子:柏軍,一女琴莉。
瑞法生於一九二五年八月廿一日,
配付氏生於一九三0年正月十七日,卒於一九八六年六月廿九日
生一子:柏林,四女配餘門、朱門、周門、吳門。
瑞坤生於一九三一年七月廿三日,
配餘氏生於一九三八年十二月初十日,
生二子:柏潮、柏萬,一女雲芳。
里安生於一九三七年二月廿二日,
配魯氏生於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初七日,
生三子:亞林、亞明、亞忠。
毛毛生於一九四二年九月十六日,
配陳氏生於一九四九年七月十五日,
生二子:建華、建剛。
瑞糯生於一九四七年十月初八日,
配高氏生於一九四六年九月初七日,
生一子:利鋒,一女利芳。
瑞根生於一九五0年二月廿三日,
配陸氏生於一九五四年二月初十日,
生一子:利軍。
瑞虎生於一九五0 年十月十三日,
配嚴氏生於一九五一年十月十一日,
生二子:柏明、柏利。
瑞標生於一九五六年三月廿九日,
配章氏生於一九五七年五月廿五日,
生一子:玲均,一女玲敏。
德富生於一九五九年五月廿七日,卒於二00五年
配曹氏生於一九六七年二月廿二日,
生一子:超。
寶均生於一九二三年八月十三日,卒於
配朱氏生於一九二四年五月廿六日,
生四子:柏土、柏炎、柏江、柏根,四女配姚門、朱門、朱門、陸門。
寶欽生於一九二九年三月初二日,卒於
配王氏生於一九三五年十月十八日,
生三子:柏練、柏榮、柏煜,二女配張門、李門。
寶奎生於一九三二年十月十九日,卒於一九八四年九月十七日
配魏氏生於一九三九年十月十八日,
生三子:柏根、柏仁、柏歡。
寶友生於一九四一年正月初八日,
配王氏生於一九四七年七月十三日,
生三女長女國琴招贅王正榮,二女配  門、
寶根生於一九三六年九月十五日,
配沈氏生於一九三三年
生一子:益平
福根生於
配俞氏生於
生二子:國慶、國明。                  寶金生於一九五二年七月十八日,
配朱氏生於一九五三年四月初四日,
生二子:海林、海平。
瑞興生於一九五四年五月十六日,
配富氏生於一九五七年五月十五日,
生一女佳紅。
瑞根生於一九五九年九月十六日,
配陸氏生於一九六三年四月十四日,
生一子:鋼。
寶錦生於一九二八年四月初八日,
配王氏生於一九三八年七月十三日,

生三子:柏校、校興、柏虎,一女配楊門。
寶法生於一九四五年三月廿三日,
配馬氏生於一九四八年正月十三日,
生二子:國良、國峰。
錦仁生於一九四八年三月十三日,
配餘氏生於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十八日,
生二女:  yong    、佳。 

姓起源之君主列表

第1任:姓妫名满。字胡公,人称:陈胡公、胡公满、胡公。

 

  第2任:犀

 

  第3任:皋羊

 

  第4任:突

 

  第5任:圉戎

 

  第6任:宁

 

  第7任:孝

 

  第8任:灵

 

  第9任:说

 

  第10任:燮

 

  第11任:圉

 

  第12任:鲍

 

  第13任:佗

 

  第14任:跃

 

  第15任:林

 

  第16任:杵臼

 

  第17任:款

 

  第18任:朔

 

  第19任:平国

 

  第20任:午

 

  第21任:弱

 

  第22任:留

 

  楚治5年

 

  第23任:吴

 

  第24任:柳

 

  第25任:越

 陈姓起源之郡望堂号

颍川郡 秦时置郡。以颍水得名,治今河南禹县。此支陈氏开基始祖为齐王建三子陈轸。   广陵郡 西汉置国,东汉改为郡。治所在广陵(今江苏扬州)。此支陈氏因汉武帝之子广陵王刘胥之后入赘于陈。   河南郡 汉高帝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   武当郡 北魏置郡,治所在湖北均县西北。这一支出自陈寔之后。   冯翊郡 汉武帝置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大荔)。此支陈氏出自陈宣帝之子沅陵王陈叔兴之后。   京兆郡 汉时置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此支陈氏出自唐代迁居京兆的陈寔后裔陈忠之后。   汝南郡 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   下邳郡 治所在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   东海郡 治所在郯(今山东郯城北)。   新安郡 晋太康元年(208)改新都郡置郡,治所在始新(今淳安西)。相当今浙江淳安以西,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等地。后辖境历朝不同。   庐江郡 治所在舒(今安徽庐江)。
堂号
  三恪堂 恪是尊敬的意思,又是客人的意思。周武王灭纣后,把商之后封于宋,夏之后封于杞,帝舜之后封于陈。称为三恪。表示他们是周朝的客人,不是臣子,格外地尊敬他们。   德星堂、德聚堂 源自太丘长陈实子侄,同以孝贤闻名,当年访名士荀淑父子,正值德星聚,德星乃一岁星,岁星所在有福,故取堂名曰德星。太史为此上奏曰:“德星聚奎,五百里内有贤人聚。”族人遂有以“德星”或“德聚”为堂号。   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颍川、东海、庐江、汝南、河南、冯翊、下邳、武当、京兆、广陵、新安。②自立堂号:建业、映山、忠节、延庆、余庆、报本、星聚、三义、树本、燕贻、官梅、笃庆、光裕、崇义、崇本、世德、衍庆、敦睦、叙伦、地心、重华、仁耻、毓庆、世德、敦厚、奉先、聚原、传义、三和、培德、三相、义门、道荣、惇庸、双桂、徽五、绍德、怀忠、聚星、渑武、苏北鲁南三元堂(明洪武年间、万历年间从连云港花果山大村、当路附近迁出)

陈姓起源之陈姓宗祠对联

四言对联

  太丘德望;

 

  颍水渊源。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东汉·陈寔,为太丘长,修德清静,百姓以安。世人称为“陈太丘”。

 

  名高七彦;

 

  才擅六奇。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东汉·陈琳,为“建安七子”之一。下联典出汉·陈平,六出奇计,助高祖得天下。

 

  投辖留客;

 

  悬榻待贤。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自西汉·陈遵好客,常将客人车轴上的销钉投入井中,使客不得急返。下联典自东汉·陈蕃,不善客,惟徐穉至,特设一榻,穉去则将榻悬起。

  昌期五世;

  望重三君。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左传·庄公二十五年》:“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锵锵,……五世其昌,并于正卿’。”下联典出东汉·陈寔,与其子陈纪、陈谌并著高名,时号“三君”。

  张楚开纪元;

  文佳第一人。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曾建国号张楚。下联典出唐朝农民起义女首领陈硕真,曾号文佳皇帝。

  风雷驱大地;

  浩气贯长虹。

  ——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集自元帅句。

 

  鼎甲绵绵接武;

  春魁世世光宗。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宋代陈文忠、陈文肃兄弟,先后中状元。下联典指明代状元陈安、陈循、陈谨等。

  茶敬樽节退让;

  康乐和系平安。

  ——陈鳣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采用清代嘉庆举人陈鳣联。

 

  三君翊汉光乔梓;

  三阮扶唐驾竹林。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陈姓宗祠颍川堂联。上联典指东汉·陈寔及其子陈纪、陈谌。下联典指唐陈政及其子陈元光。

  禁锢卅年名益著;

  推敲七字户常扃。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陈寔。下联典指北宋·陈无己。

 

  振兴中华,苏城世泽;

  源远流长,四勿家声。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陈氏宗祠新编“四勿堂”堂联。

  高隐献诗,唐祖称善;

  少年博学,张华惜才。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五代南唐诗人陈贶,居庐山近四十年,授官固辞。下联典出魏、晋间史学家陈寿。

  卧元龙之楼,耿耿济时伟略;

  读孔璋之檄,岩岩经国文章。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陈登。下联典指三国·陈琳。

 

 

 

陈姓起源之陈姓典故趣事

平勃
  “平勃”这个典故出自于《史记·陈丞查世家》。   平勃在这里指的是陈平和周勃,他们都是西汉著名的大臣,陈平是文臣,周勃是武将。他们二人跟随刘邦征战多年,在楚汉之争中为灭楚兴汉建立了功勋。   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吕后专权,把诸吕安排在朝廷的显赫位置上,参与朝政。惠帝病亡后,吕后又擅立假太子为帝,自己亲临朝政,发号施令,企图封诸吕为王,遭到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等大臣的反对。对此,吕后并未罢休,她又杀害少帝,立刘弘为帝,剥夺太尉周勃的兵权。免除右丞相王陵的职务,大封诸吕亲信,妄图篡夺刘氏政权。   吕后一死,诸吕密谋篡以夺位,准备谋反,但惧于大臣周勃、陈平的威严,一时不敢轻举妄动。不久,齐王刘襄带头发兵,陈平和周勃看到消灭诸吕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采用计策使吕禄交出兵权。周勃单身闯入北军,杀了吕禄,掌握了兵权。在朝臣们的通力合作下,一举铲除了吕氏势力,维护了刘氏的天下。   后来,人们用这个典故表示同心协力,共谋国事之意。《晋书.王敦传》里就运用了这个典故:“臣备位宰辅,与国存亡,庆管平勃济之略。” 

清末水军将领陈化成在江南水师任上,与土卒同甘共苦,日夜枕戈海上,留下了许多感人事迹。刚到吴淞口时,有人要为他准备馆舍,他谢绝说:“士卒皆露宿,我何可即安?”一天晚上飓风大作,暴雨倾注,潮水溢上塘面,快要涌进陈化成的军帐。部将请他移帐,他回答说:“大帐一移,三军惊忧,且我就高燥,而士卒湫隘,于心何安?”当时,裕谦驻在距吴淞口十余里的宝山,他估计陈化成一定移帐了,就派人前来探望老将,只见陈化成镇静地坐在原来的军帐中忙着处理军务。一次他患痢疾,裕谦派了医生来,他谢绝了,说:“栉风沐雨,军营常事,我以老惫偶疾,何独张皇?”继裕谦任两江总督的牛鉴,听说陈化成吃的是糙米,生活俭朴,以为他身边缺钱,就命令军需局每10天送白银250两。陈化成坚决不接受。在陈化成生日这天,有人送去金字旗为他祝寿,结果被他当场下令撕裂了。冬天,大雪压帐,平地积雪盈尺。他冒严寒划小舟,往来于滨海风浪之中。清晨,他踏着深雪到各营帐中察看将土,亲如家人,士兵呼之为“陈老佛”。

 

 

陈姓起源之陈姓名家大族

陈氏家族自陈胡公之后,在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家繁族盛,人才辈出,涌现出了大批的杰出人物并形成众多的名家高门。其中既有南面而王、称孤道寡的王室皇族;也有出将入相、为国重镇的官宦家族;再有文章传世、绘事扬名的文学世家;还有忠义凛然、肝胆照人的将门之族等等,列举如下:

 

秦汉时期,秦末有英名传世的田齐家族,西汉有一代名臣陈平家族,又有谋略兼具的名将陈汤家族,东汉则有太尉陈球家族,有名倾朝野的太丘长陈寔家族,有以文章闻名的陈元家族,有祝阿侯陈俊家族,有法律学家陈宠家族,有文学家陈琳家族等等。另外秦末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陈国后裔陈氏家族的陈胜,则揭竿而起、领导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魏晋南北朝时期,晋有大将军陈骞家族,有史学家陈寿家族,十六国时期前赵有陈安家族,南梁有左卫将军陈庆之家族,北魏有征南将军、许昌公陈琬家族,有瀛洲刺史陈肃家族,有泾州陈瞻家族,更有显赫辉煌的陈朝陈霸先皇室之族等等。隋唐时期,有名垂千古的江州义门陈氏家族,有“开漳圣王”陈元光家族,有宰相陈夷行家族,有大将军陈集原家族,有御史大夫陈崇家族,有虢州刺史陈义感家族,有冀州刺史陈琏家族,有海内文宗之称的陈子昂家族,有仓部郎中陈惠满家族,有太子太师烈家族,有扬州长史陈敬之家族,有太常博士陈齐卿家族,有检校司徒平章政事陈少游家族,有文学家陈鸿家族,有诗人陈陶家族,有将门陈玄礼家族等等,还有浙江农民起义首领、曾称文佳皇帝的陈硕真家族。

 

宋元时期,有颍川郡开国伯陈靖家族,有参知政事陈恕家族,有父子兄弟同朝显贵的陈尧佐家族,有为官清正的亮家族,有学者陈彭年家族,有藏书世家陈振孙家族,有华文阁直学士陈居仁家族,有诗人陈师道家族,有医学家陈自明家族,有诗人陈与义家族,有学者陈傅良家族,有画家陈居中家族,有一代奇才陈亮家族等等,元末则有与朱元璋平分秋色的陈友谅家族。

 

明清时期,有平江伯陈碹家族,有兵部尚书陈道亨家族,有南京吏部尚书陈俊家族,有南京兵部侍郎陈琳家族,有画家陈洪绶家族,有旅行家陈诚家族,有学者陈献章家族,有学者陈建家族,有画家陈道复家族,有散曲家陈铎家族,有音韵学家陈第家族,有戏曲作家陈与郊家族,有医学家陈实功家族,有文学家陈继儒家族,有史学家陈邦瞻家族,有思想家陈确家族,有散文家陈贞慧家族,有小说家陈忱家族。有官宦豪门陈宏谋家族,有抗击英军的江南水师提督陈化成家族,有文学家陈维崧家族,有学者陈寿祺家族,有水利家陈潢家族,有医学家陈修园家族,有篆刻家陈豫钟家族,有金石学家陈介祺家族,有诗人陈恭君家族,有女文学家陈端生家族,有经学家陈奂家族,有学者陈澧家族,有水利学家陈潢家族等等。

 近代以来,陈氏家族更是人才济济,名家名门辈出,并分布在诸多领域。如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家族,无产阶级革命家家族,将门之家家族,文学家陈衍家族,史学家陈寅恪家族,还有中国国民党系首领陈果夫家族,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陈诚家族等等。
 

旅居海外华侨的陈氏家族,明代琉球就有陈申家族,清末菲律宾有陈谦善家族,近现代美国有陈宜禧家族,最著名的是新加坡实业家、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家族等等,彪炳史册者不胜其数。这些名家高门的涌现,进一步促进了陈氏家族的繁衍昌盛,使陈氏家族族望愈显,而无愧于大族之称。
  北魏鲜卑族陈氏 据《魏书·官氏志》记载:五代北魏鲜卑族原有三字姓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迁都而到洛阳,在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定族姓时,于496年改为单姓陈氏。

 

陈姓起源之陈姓少数民族


  女真族陈氏 主要系女真族皇族完颜氏所改,有的在金末已经形成。

 
  蒙古族陈氏 是明太祖朱元璋赐给已经降明的蒙古贵族的姓。

 
  满族陈氏 有两种情况:一是后金努尔哈赤统治时,居住在东北的汉族陈氏,被强迫改为满族陈氏;二是本系满族姓氏,改为陈氏,仍属满族,陈馨就是其中之一。

 
  哈尼族陈氏 如国家民族委员会委员陈文兴、第五届政协委员陈批鲁等即是哈尼族陈氏。

 
  侗族陈氏 如广西民族研究所副教陈衣、《优秀的传统建筑艺术》一书作者陈璃春园等即是侗族陈氏。

 
  土家族陈氏 如第六届人民代表、湖 北人陈忠信即是土家族陈氏。

 
  布依族陈氏 如贵州省民委副主任陈永康即是布依族陈氏。 孩子起名


 
  瑶族陈氏 湖南新宁县黄卜洞瑶民、麻雷洞瑶民、圳源洞瑶民及汝城县瑶民个均有陈氏。广西大瑶山山子瑶十五姓也有陈氏。

 
  京族陈氏 为该族大姓,如第六届人民代表、广西防城县人陈润芬(女)即是京族陈氏。

 
  羌族陈氏 如第六届人民代表、四川茂汶县人陈花花(女)即是羌族陈氏。

 
  回族陈氏 明成祖时,山东历城回民陈氏被指定为葬于德州北郊北营村的苏禄东王墓供役。民国初年,由河南各地迁到湖北沙市三岔路、迎禧街一带的回民有陈氏。

 
  苗族陈氏 如广东省民族委员会委员陈斯德、城步县政协主席陈加寿等即是苗族陈氏。此外,壮族、黎族、彝族、朝鲜族、白族、高山族、畲族等少数民族中也都有陈氏

 

陈姓起源之陈姓历史演变


自舜帝以来,陈姓子孙先后在中国的版图上建立过陈国、齐国、张楚国、陈朝……等。现将其历史演变简介如下:

  1.周初陈胡公满建立陈国

  陈国自开国君主陈胡公满开基创业以来,治国有方,使陈国成为春秋时期的中原大国。(详见附录三),至第十二任国君,均能继承胡公的遗志,勤于治理国事,精励图治,使国内政治昌明,人民生活安定,使陈国仍为诸侯国中的泱泱大国,自第十三任国君开始,因春秋战乱,各诸侯国互相攻杀,陈国自此每况愈下,又连续发生五次内乱,国势渐衰,内政外交均受楚国控制,传至第二十五任国君时,于公元前479年为楚国所灭。

  陈国自满至闵公共传二十二世,凡25位国君,历时556年(公元前1124年—公元前479年)之久。为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和陈氏家族的繁衍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由于当时淫风陋习,不重视政事,尤其五度内乱,元气大伤,以至由强变弱,由兴变衰,终为楚所灭,历史教训甚为沉痛。

  2.战国时陈完奔齐及后裔建立田齐

  春秋中期,陈国发生第二次争夺王位的内乱时,厉公之子陈完,为避祸,出奔齐国。后又为避与陈故国之嫌,改陈姓为田姓。古时,陈、田近音,可通用,故陈完为田姓之始祖。

  陈完仕齐,齐桓公命他为工正(管理工匠之官),并与齐大夫之女懿氏成亲,其子孙相继当上齐国宰相,至陈完八世孙(襄子),全揽齐国的政权,直至第九世孙,终于夺取了姜姓齐国,自立为齐国君王,史称“田氏代齐”。至齐威王大败魏军,使齐国的国威大振,国力强盛,而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直至陈完十六世孙齐王建为国君时,于公元前221年为秦国所并吞。

  田齐自陈完于公元前612年奔齐,到公元前221年为秦所灭,历经451年,传16世。从齐太公(公元前404年)到齐王建(公元前221年)历时184年,凡8位国君。尽管田氏天下不复再有,但齐地田氏是强宗大族。汉初采取分而治之,先后把田氏迁徙外地。

  3.秦末陈胜建立张楚国

  秦暴政激起人民的不满,秦二世一年(公元前二零九年)第一个起来用战争的手段对付秦王朝的是陈姓的农民——陈胜。陈胜是河南阳城人。阳城、周时颍川。陈国之后,陈氏子孙大多跑到此地避难,陈胜就是其后裔。陈胜和吴广率兵九百人,在靳县大泽乡揭竽而起,天下群起响应,各地皆杀郡守县令,以从陈胜。起义军攻下陈胜列祖列宗繁衍生息的旧地阳城(昔日陈国),在这里建立一个王朝,国号“张楚”(意即张大楚,实即大楚),陈胜被推为国王。陈胜称王一年多,后遭秦军反扑而失败,陈胜被杀害,但他所封的侯王将相最后还是消灭了秦朝。陈胜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领袖,其英雄业绩载入史册。后来汉高祖安置三十户人守护陈胜之墓,历年祭祀。

  4.南北朝陈霸先建立陈朝

  陈霸先,浙江长兴县下若里人。汉太丘长陈实的十八代孙。陈霸先生于梁天监二年(公元五零三年),少年胸怀大志,爱读兵书,习练武艺。天兴太守肖英对陈霸先甚为欣赏,他任广州刺史时,陈霸先被任命为中直参军,带领精兵三千屡建战功。梁武帝十分赞赏,授陈霸先为直阁将军,封新安子。太清三年(公元五四九年),霸先诛灭侯景,任征虏将军,后又征讨王僧辩,攻入南京城。接着又击败了北齐的进攻,受封为陈王。于永定元年(公元五五七年)代梁自立为武帝,建立陈朝,建都建康(今南京)。武帝传侄文帝陈倩,文帝传太子废帝陈伯宗。废帝传叔宣帝陈顼。宣帝传太子后主陈叔宝,凡五君,历时三十三年。把陈姓家族史推向一个显赫的地位。到祯明三年(公元五八九年),陈朝被隋文帝大将韩擒虎所灭。陈文帝、宣帝二人共生五十五子,封王者四十人,分迁广东、江西、福建、河南、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四川、广西、甘肃等地繁衍生息,奠定了我国江南地区的陈氏基础。

  5.元末陈友谅自立为汉帝

  陈友谅乃陈霸先兄谈先的第二十六代孙,他生于元廷祐七年(公元一三二零年),沔阳人(今属湖北)。陈友谅出生在贫苦的渔家,后当县吏。元顺帝至正年间,各地农民起义,陈友谅参加倪文俊的红巾军,初任薄椽,渐升元帅。后文俊企图谋杀徐寿辉,以夺取起义军首领的位置,陈友谅愤然起兵杀死倪文俊,兼并了他的部队,驻平章。接着,率兵攻克江西、福建诸地,自称汉王。至正二十年(公元一三六零年)闰五月,夺取了最高领导权,自立为帝,国号汉。至正二十三年,陈友谅迎战朱元璋被射死而败,称帝仅三年。

  6.宋代在安南国建立陈朝

  早在梁代时,陈文戒任交趾德州刺史时,陈氏已进入安南(今越南)。到了宋代,福建陈氏纷纷迁入安南,有的还担任了显要官职,成为该地的大族。

  南宋时,福建长乐陈日照(又名陈京)到安南国,成了安南太尉陈承(华侨)义子。在会试中,荣登榜首,获得国王召见,后来娶了安南李氏王朝最后一个国王李惠宗的女儿昭圣公主,成为国婿,生子威晃,执国柄,击败了李族。公元一二二八年,陈日照终于登上国王宝座,史称越陈朝太宗。

  陈姓至今,乃为越南十大姓之首。可见中国与越南有着悠久而深厚的渊源关系。

  7.与陈姓一脉相承的同宗异姓,相继称帝建国:

  (1)汉时,王莽称帝建立新朝:

  汉时王莽是齐王建的八世孙,其世系是齐王建——长子升——安——遂(始改姓王,意为“王室之后”也)——贺——禁——曼——莽。王莽曾祖父王贺在汉武帝时任绿衣内吏,祖父王禁任廷尉史,姑母王政君为汉元帝皇后,其父王曼被封为新都侯,并由王芥袭爵,封国南阳新野。后王莽身任五大荣宠:新都侯、安汉公、宰衡、太傅、大司马,掌管军政大权。王芥之女也立为汉皇后。公元九年,王莽终于夺取帝位,取代汉朝,建立新朝,享国十五年。王莽称帝时,常对群臣说:“予以不德,托黄帝之后,舜帝之裔,当应取代西汉。”“予复念皇初祖考黄帝,皇始祖考虞帝,以宗祀於明堂,宜序於祖宗之亲庙”。以此证明自己是黄帝、舜帝的后裔,可见王莽确实是陈胡公满的后裔。

  (2)三国时,孙权称帝建立吴国:

  三国时孙权是齐国陈完的二十六世孙。陈完奔齐后,其六世孙桓子(讳无宇)之三子回书,仕齐大夫,因伐莒有功,齐景公赐姓孙氏。其孙武奔吴,任将军,为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十三篇传世。孙武子明,明子膑,膑为齐威师,率兵攻魏,名闻天下。孙膑十八世孙孙权于公元二二二年建立吴国,称吴王,建都武昌,后迁南京,形成汉亡后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代。孙权传四君,历五十八年之久。

  总之,陈氏子孙经历了三千多年的艰苦创业、荣辱兴衰、繁衍迁徙的不平凡历程,从中可领略到陈姓的由来和演变的历程。

 

 陈姓起源之陈姓的祖源

陈姓是我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按历史考查,中华陈姓出自黄帝之后舜帝之裔。

  1.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

  黄帝是有熊氏国君少典之子,本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长于姬水之滨,以姬为姓。传说黄帝与炎帝是同胞兄弟(同父异母),黄帝在我国原始社会末期被拥为西北方游牧部落的首领,其发祥地在今陕西北部,后来向东迁徙,沿着洛水南下,再东渡黄河,最后定居河北琢鹿附近。炎帝是居中部的部落首领。那时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黄帝曾联合炎帝战胜南方的九黎族首领蚩尤。后来黄帝部落又与黄河上游的炎帝部落发生了三次冲突,战于阪泉之野,黄帝三战三捷。炎帝败后服从黄帝统一领导,后来炎黄结盟,黄帝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又被四方首领推为天子。

  黄帝有妻四人,生子二十五人,其得姓者十四人,共为十二姓。即,姬、酉、祁、已、腾、箴、任、荀、嬉、姞、依。从此部落中逐渐以男子为中心,进行大规模分姓,形成了不同的父系氏族。黄帝的九世裔孙舜,便是当时父系氏族公社后期部落联盟的首领。可见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也是中华陈姓的初祖(详见附录一)。

  2.陈姓的血缘始祖——舜帝

  舜帝是黄帝的第九代裔孙。舜少年贫贱,历尽苦难,舜克尽孝道,品德高尚,舜勤劳勇敢,热爱百姓,耕于历山,渔于雷泽,陶于河滨,作器于寿丘,与人民同甘共苦,舜继尧帝位后,曾除“四凶”,举“八元八恺”,于是天下大治,人民康乐,史称政治清明,物产丰富,百姓和睦,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太平盛世(详见附录二),因此舜被尊为“五帝”之一。

  舜禅位给禹为君时,禹封舜之子商均于虞(今河南虞城县),封舜子为虞侯,一直袭虞侯到十一世妫公。公元前一六七五年商汤推翻夏桀王朝,建立商朝,急急找舜帝后裔支持他的统治,封舜十二代孙发公为虞侯,以奉舜祀。又袭侯爵到二十三世蔺公。周武王伐纣时,为了争取政治力量,以圣君舜帝之誉号召诸侯,请舜帝的三十三世孙阏父为陶正,赖其号召力和利器推翻商纣王,以长女太姬嫁给阏父之子满,封于陈国,爵为陈侯,以奉舜祀。因此,历代历史学家的著述,以及夏、商、周三朝封邑封侯以奉舜祀,说明舜帝是陈姓血缘始祖,是历代人民公认的,是毫无疑义的。”

  3.陈姓的得姓始祖——妫满

  妫满为舜帝第34代裔孙。周武王灭殷纣,乃复求舜裔,得妫满,封于陈,为国君,使奉舜祀,继承虞舜的正统,满建国都于宛丘。以后子孙以国为姓。这是陈姓之肇源,也是陈姓之由来。妫满死后,谥胡公,故陈胡公为陈姓得姓始祖。(详见附录三)为何宛丘称陈地?据《辞海》对陈的解释是“陈”是古国名。从“陈”字的字面上说,是“旧”的意思。因为据淮阳县博物馆资料介绍,淮阳在历史上是传说中的“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建都的地方。《史记•五帝本记》说:“神农氏姜姓,初都陈”。《陈州府志》记载:“陈为伏羲氏建都地,神农因其旧而都之,故为之曰陈”。这说明宛丘(淮阳)为什么叫“陈”的缘由。

 

 

 陈姓起源之陈姓大分化

田姓 春秋中期,陈国发生了一起争夺君位的内乱。陈厉公被杀死。他的侄子陈林自立为侯。厉公的儿子陈完遗憾没有登上君王的宝座。又过了几十年,陈林死后,陈宣公上台。陈宣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72年),宣公杀太子御寇。这下,陈完害怕了。平时,他与太子御寇来往甚密,关系最好。因为害怕连累自己,陈完就借故跑到东边的齐国请求避难。陈完到了齐国,他不能再姓陈了,改为什么姓呢?他选择了田姓,陈完变成了田完。古书《索隐》上说,因为古时陈、田二字声相近。陈完是田姓的始祖。陈完在齐国受到了礼遇,做了大官,为齐国做了许多好事,深得齐国上下的好评。田完死后,被追封为敬仲,这就是田敬仲完。

田完的后代一直在齐国世代为相,并垄断齐政权,齐公倒成了一个傀儡。到了陈完第十代孙田和时,田和自立为齐太公,并受到周天子和诸侯列国的承认,不久,田和废除齐康公,并把他逐到东海海滨。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田代齐姜”。战国时田姓齐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221年,齐王田建时,齐国为秦国所灭。齐王田建亡国后,田姓子孙纷纷改姓避难。妫姓陈氏又一次大分化。田姓在今中华百家姓中名列第58位。

孙姓 话接上段,田完在齐国发迹了。他后代有个叫田无宇的。田无宇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儿子名田子乞,是齐景公的大夫,很得宠,齐景公给他赐姓孙氏。齐国孙氏一族,名人辈出。春秋末,有孙武,著有《孙子兵法》。战国时,有孙膑,为齐国军师。这两人都是举世闻名的大军事家,连三国时期的孙权也是孙武的后代。孙姓在当今中国百家姓中名列第12姓。

陆姓 据史料记载,此姓也是妫满陈氏的分化而来的。田姓在齐国发迹后,不仅产生了新姓孙姓,也出现了一个新姓———陆姓。田完后裔孙齐宣王田辟强有一少子名田通。这田通帮助父亲齐宣王出兵救韩。齐宣王派田通为将,派孙膑为军师率军救韩攻魏,齐军兵精将足,一举攻灭了魏国大军,杀了魏将庞涓。齐宣王大封有功之臣。其子田通因战功卓著,成为首封。齐王封他为大将军,并赐陆地(夏朝陆终受封之地,今山东乐陵县)与田通。田通到了陆地,以邑为氏,遂改姓田为陆。此地臣民拜田通为陆氏始祖。陆姓今在中华大姓中名列第70位。

王姓 上文提到,齐王田建被灭,他的子孙纷纷改姓避难。田建有三个儿子。老大升,老二桓,这兄弟俩改姓为王氏,当然王姓的来源较为复杂。史书上记载,一般的说法为四支。田姓子孙改为王姓为其中之一族,汉代王莽即是这族的后代。王姓在中华百家姓中名列第二。

姚姓关于姚姓,也有两种说法。说法之一是源自妫满。史载,舜后代胡公妫满封陈,至敬仲至齐国做了大夫,改为田氏,到了汉代王莽封田氏子孙田丰为侯。后来田丰的儿子田恢为避开王莽之乱,率众越过长江来到吴郡。田恢的第五代孙又改姓为姚氏。这就是妫满姚氏的来历。姚氏居当今中华大姓的第64位。

陈姓起源之陈姓南迁入闽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人口逐渐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和岭南等南方拓展传播。据历史记载中国有四次大的人口南迁浪潮:

  1.陈姓第一次南迁;

  在两晋和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动乱时期,受尽动乱苦难的中原民族,成批地向远离中原的福建等地迁移。

  ①第一批迁移入闽,是在晋朝永嘉年间,北方发生诸侯混战;“八王之乱”,史称“永嘉之乱”。中原板荡,“衣冠入闽者八族”。这八族中的陈、林、黄、郑、詹、邱、何、胡八姓,第一次从河南光州固始县南迁到福建的福州和闽中、闽南一带定居。南海郡守陈润正是在晋永嘉二年(公元三零八年)渡江南下入闽,寓居福州乌石山,为陈氏最早入闽开基始祖。福建陈氏多出于陈润之后,其子孙分布在福州、莆田、仙游、福清、泉州、龙海、海登、东山、南平等地。这次南迁,在今天福建的地名上还保留着历史痕迹,如福州的晋安河、泉州的晋江、洛阳桥等,都是晋代中原入到福建后命名的。

  ②第二批迁移入闽,是在东晋元兴年间,因暴发农民起义,起义军在孙恩领导下,集结了数万人,转战东南地区。后孙恩战死,余众二千多人,从临海而东阳,入晋安(福州)、及闽南沿海一带,以造船、航海为生。

  ③第三批迁移入闽,是在南北朝时的南梁太清至承圣年间(公元548——552年)的“侯景之乱”,为避乱入闽的人很多,先后进入建安(建瓯)、晋安(福州)、义安(潮州)等地。他们逃到福建来,仍心有余悸,唯怕所居不远,所藏不密,故多迁入深山穷谷,对开发福建山区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在南北朝的南陈末年(公元五八零年间),陈文帝五子晋安王陈伯恭、陈宣帝四子建安王陈叔卿、陈宣帝十九子南安王陈叔俭等入闽开基,其子孙分布在福州、泉州、建阳等地。

  2.陈姓第二次南迁;

  唐朝高宗总章二年(公元六百六十九年),闽南蛮獠啸乱,河南光州固始人岭南行军总管陈政奉命统兵三千六百名(率五十八名军校)入闽,先居仙游县枫亭陈庐园八年,后屯兵云霄。陈政逝世后,年仅二十一岁的陈元光随祖母入闽,继任父职,经九年浴血征战,平定了闽粤边境,至垂拱二年(公元六八六年)设置漳州郡,陈元光首任漳州刺史,尊称“开漳圣王”,闽南、台湾的陈氏多出于陈政、陈元光之后,其子孙主要分布在闽南、厦门、仙游、台湾、金门等地。

  陈政十一世孙唐清源郡王陈洪进复迁仙游枫亭开族,建“德星堂”。因献漳泉两郡、纳地归宋、对国家的统一立了大功,被封为杞国公、岐国公、御赠中书令,追封东海南康郡王,谥号忠顺。其四弟及七子俱封侯,其后称为“侯揽”、“五侯”之族,分布在仙游枫亭、郊尾,泉州陈埭、漳州及粤东潮州等地。
唐朝开元年间,陈忠原藉京兆府万县洪都乡胄桂里(今陕西长安),在唐朝做官,赠鄂国公。其子陈邕,中宗时进士,任官太子太傅,因与李林甫不协,于唐开元廿四年(公元七三六年)与父同时被谪入闽,始居兴化府仙游县枫亭井上,又移泉州惠安社稷坛后,复迁漳州南驿路南厢山,后封忠顺王。其子夷则、夷锡居嘉禾岛(今厦门),夷实移居福州一带。是为南院太傅派之始祖,其子孙多分布在厦门、漳州和福州一带。

  3.陈姓第三次南迁;

  唐末五代,因朝廷腐败,连年战争,黄巢领导农民起议,中原光州固始人王潮、王审知兄弟率农民起义队伍数万人,经浙江、江西入福建。五代开平元年(公元九零七年),王审知被梁太祖封为闽王,其后建立了闽国。史传有“十八姓从王入闽”之说,称王审知为“开闽人祖”。陈氏随王审知兄弟入闽的有陈四翁到同安开基,子孙分布在同安、厦门、长乐、古田等地。陈鄙在仙游开基,子孙在莆仙、晋江一带繁衍发展。

  4.陈姓第四次在南迁;

  宋元之际,民族矛盾尖锐,引起全国性动乱。宋朝末年(公元一二七八年间),南宋皇帝赵昺带了宋皇室南逃福建,导致历史上北方人口大批南迁的浪潮。这次南迁赵氏皇族的后裔在闽南偏僻山庄聚族而居。宋太祖赵匡胤的嫡系传人居于华安县丰山镇银塘村,称为赵氏“皇族”衍派。宋太祖的弟弟赵光美衍脉的后裔居于漳浦县湖西镇赵家堡,称为赵氏“王族”衍派。随着赵氏皇族南迁的陈氏族人也很多,他们在元兵追逼下,分别迁入福建各地。

  总之,在历史上几次北方移民南迁中,以第二、第三次南迁的人口最多,影响最大,而且大多是以河南光州固始人为主。而在南迁过程中,有一路是经过安徽、浙江、江西进入福州、莆仙、泉州、闽南一带。另一路是经江西南部翻越过武夷山,进入闽西汀州、宁化,然后又转到广东东部的潮州、梅县一带。当时中原人口南迁,带来了中原发达的文化和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大大促进了福建人口的繁殖和经济的发展。

 

以上为完整的陈姓的来源介绍,希望通过以上信息使您对陈姓起源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同时我们还为您提供陈姓起名陈姓名字大全 陈氏家谱,各地陈氏族谱大全 等相关内容供你了解阅读。

 



半藏算命网文章不得自行转载,违者必究!  

精彩推荐
赵姓的来源和历史,赵姓的发源地在哪里

赵姓的来源和历史,赵姓的发源地在哪里

赵姓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姓氏。据说,赵姓源于西周时期,当时周武王封赵高为晋国公,赵高的后代就以他的名字作为姓氏,称为赵姓。赵姓在中国历史上广泛流传,成为一个著名的姓氏。在中国,赵姓下有许多名人,例如赵匡胤、赵括和赵武灵王等。他们在不同时期对中国历史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为中国人民带来了许多福祉。

百家姓起名
马姓的来源和历史,马姓的发源地在哪里

马姓的来源和历史,马姓的发源地在哪里

马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据说,马姓源于古代中国的一个马族部落,马姓的族人是那个部落的首领。在中国的历史上,马姓一直都非常有名,并且在不同的时期,马姓都有着不同的荣耀。例如,在战国时期,著名的马良就是一个马姓,他是当时秦国的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为秦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百家姓起名
徐姓的来源和历史,徐姓的发源地在哪里

徐姓的来源和历史,徐姓的发源地在哪里

徐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中国姓氏,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据史书记载,徐姓的起源与一位名叫徐福的人有关。徐福是中国传说中的一位神话人物,他因为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而被封为“徐”字,并成为了一个姓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姓氏逐渐传承并发展起来,成为了一个非常常见的中国姓氏。

百家姓起名
李姓的来源和历史,李姓的发源地在哪里

李姓的来源和历史,李姓的发源地在哪里

李姓是中国最古老和最常见的姓氏之一。李姓源于西周时期,当时周武王封李斯为齐国公,李斯的后代就以他的名字作为姓氏,称为李姓。李姓在中国历史上广泛流传,成为一个著名的姓氏。在中国,李姓下有许多名人,例如李白、李清照和李世民等。他们在不同时期对中国历史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为中国人民带来了许多福祉。

百家姓起名
孙姓的来源和历史,孙姓的发源地在哪里

孙姓的来源和历史,孙姓的发源地在哪里

孙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据说,孙姓源于周朝时期的黄帝的后代孙尚香。在中国的历史上,孙姓一直都十分贵族,并且在不同的时期,孙姓都有着不同的荣耀。例如,在三国时期,著名的孙权就是一个孙姓,他建立了蜀汉王朝,并且为中国历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明朝时期,孙姓也有很多著名的人物,例如孙中山,他是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为中国民主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总之,孙姓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并且有许多杰出的人物。

百家姓起名
姓段的名人 姓段的明星

姓段的名人 姓段的明星

姓段的名人古代、近现代都有,当然姓段的明星也为数不少,让我们一起来再次了解下段姓的名人在历史上及在近现代的辉煌吧!一、历史上部分姓段的名人:段克己(1196~1254)金代文学家。字复之,号遁庵,别号菊庄。绛州稷山(今山...

百家姓起名
吴姓的来源和历史,吴姓的发源地在哪里

吴姓的来源和历史,吴姓的发源地在哪里

吴姓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姓氏。据说,吴姓源于西周时期,当时周武王封吴起为吴国公,吴起的后代就以他的名字作为姓氏,称为吴姓。吴姓在中国历史上广泛流传,成为一个著名的姓氏。在中国,吴姓下有许多名人,例如吴道子、吴文英和吴大绩等。他们在不同时期对中国历史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为中国人民带来了许多福祉。

百家姓起名
周姓的来源和历史,周姓的发源地在哪里

周姓的来源和历史,周姓的发源地在哪里

周姓是一个非常常见的中国姓氏,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周朝。据史书记载,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大约在公元前1046年,由周武王统一了当时分裂的多个小国家,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帝国。周朝统治了近800年,它的成就包括建立了统一的法律体系、制定了诸如《春秋》和《左传》等古代经典,并在文化、艺术和农业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百家姓起名
姓名大全叶氏 姓叶的名字有哪些

姓名大全叶氏 姓叶的名字有哪些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名字是我们的标签,不管在什么时候,大家可以通过我们的名字来认识对方,名字是从小就有的,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名字,姓氏是自己祖先留下的,名字是父母或者是其他的长辈取的。

百家姓起名
黄姓的来源和历史,黄姓的发源地在哪里

黄姓的来源和历史,黄姓的发源地在哪里

黄姓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姓氏。据说,黄姓源于西周时期,当时周武王封黄祖为宋国公,黄祖的后代就以他的名字作为姓氏,称为黄姓。黄姓在中国历史上广泛流传,成为一个著名的姓氏。在中国,黄姓下有许多名人,例如黄巢、黄景仁和黄宗羲等。他们在不同时期对中国历史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为中国人民带来了许多福祉。

百家姓起名

星座运势

摩羯座
  • 今日
  • 明日
  • 本周
  • 本月
  • 本年
今日运势好运
整体运势还不赖,你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行事,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事务。你要保持专注和耐心,认真...[详情]
摩羯座
摩羯座
12月22日-1月20日
查看详解
2000年
    1月
      1日
        ? 相濡以沫
        摩羯女
        白羊男

        免费八字算命

        2000年
          1月
            1日
              0时
                大师算命

                在线查询

                属鼠的人性格
                • 属鼠的人性格
                • 属牛的人性格
                • 属虎的人性格
                • 属兔的人性格
                • 属龙的人性格
                • 属蛇的人性格
                • 属马的人性格
                • 属羊的人性格
                • 属猴的人性格
                • 属鸡的人性格
                • 属狗的人性格
                • 属猪的人性格
                属鼠女
                • 属鼠女
                • 属牛女
                • 属虎女
                • 属兔女
                • 属龙女
                • 属蛇女
                • 属马女
                • 属羊女
                • 属猴女
                • 属鸡女
                • 属狗女
                • 属猪女
                属鼠男
                • 属鼠男
                • 属牛男
                • 属虎男
                • 属兔男
                • 属龙男
                • 属蛇男
                • 属马男
                • 属羊男
                • 属猴男
                • 属鸡男
                • 属狗男
                • 属猪男
                A型血
                • A型血
                • B型血
                • AB型血
                • O型血
                A型血女
                • A型血女
                • B型血女
                • AB型血女
                • O型血女
                A型血男
                • A型血男
                • B型血男
                • AB型血男
                • O型血男
                由字脸型
                • 由字脸型
                • 甲字脸型
                • 申字脸型
                • 田字脸型
                • 同字脸型
                • 王字脸型
                • 圆字脸型
                • 目字脸型
                • 用字脸型
                • 风字脸型
                • 国字脸
                • 长型脸
                • 扁型脸
                • 梯型脸
                • 菱型脸
                • 倒三角脸型
                • 瓜子脸
                • 三角型脸
                • 圆型脸
                眉毛有痣
                • 眉毛有痣
                • 眼角有痣
                • 下巴有痣
                • 肩膀有痣
                • 耳朵有痣
                • 鼻子有痣
                • 手心有痣
                • 脚底有痣
                • 胸口有痣
                • 嘴角有痣
                • 脖子有痣
                婚姻线
                • 婚姻线
                • 事业线
                • 智慧线
                • 生命线
                • 财运线
                • 成功线
                • 上进线
                • 障碍线
                • 健康线
                • 影响线
                • 活力线
                • 烦恼线
                • 纵欲线
                • 宠爱线
                • 创作线
                • 希望线
                • 努力线
                • 不测线
                • 人缘线

                免费八字起名

                双字:李商隐
                • 单字:李白
                • 双字:李商隐
                • 叠字:李明明
                2000年
                  1月
                    1日
                      0时
                        大师起名
                        2000年
                          1月
                            1日
                              0时
                                大师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