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姓是占中国人口较多的第二百零九位姓氏,在晋陕甘川、江苏一带相对集中。当今景姓人群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35%,总人口大约有44万。
景的名义和图腾
景,指日光、亮光之义。光所在之处,物皆有阴。后人名其阳为光,名其阴为影,别制一字,异义异音。景,本义是指因光而出现的物影,为物的虚景是光线与实物之间动态形成的物像。古人多用景字作谥号和帝王年号白字。景人崇拜日光,以景象为氏族的原始图腾,并命名氏族名,最终出现景姓。
景姓的起源和演变
景姓的起源有两大支:芈姓相妻姓。
第一支系自芈姓。高阳氏颛顼帝之后,祝融氏吴回之予陆终第六子季连,为芈姓之祖。商末,其后裔荆楚部落酋长鬻熊曾为周文王之师。西周初,周成王分封异姓诸侯国时,封鬻熊之孙熊绎于荆,为子爵楚国。春秋时楚公族之后,分族有景氏,为楚王族昭、屈、景三姓之一。芈姓景氏的历史大约有2600多年。
第二支系自姜姓。炎帝后裔,太公望姜子牙,也称吕尚,佐周文王灭商中立下了大功。周成王封姜子牙于齐国。春秋时传26代为齐景公,其支庶以谥为氏。姜姓景氏的历史大约有2500多年。
外族基因的流入
景姓的外族血液流入主要发生在明朝以后,明洪武年间的进士、御史大夫景清,原本姓耿。随后,主要是汉族的景姓血液流入到其他民族之中,满、蒙古、回、朝鲜、傣、傈僳、藏、阿昌等民族均有景姓。
历史上景姓的分布和迁移
宋朝时,景姓大约有3万人,排在大姓姓氏中第二百三十位以后,主要分布在四川、河南等地,四川是景姓主要聚集地。
明朝时,景姓大约有6万6千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7%,排在大姓姓氏中第一百七十四位。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甘肃、山西、江苏j山东、陕西、四川,这六省大约占景姓总人口的九成。全国基本形成了西北和苏鲁两块景姓的聚集区。
当代景姓的分布和图谱
当代景姓的人口大约有44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35%,为第二百零九位大姓姓氏。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景姓人口的增加率呈现∧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山西、甘肃、江苏、四川,这四省大约占景姓总人口的49%。其次分布于陕西、辽宁、贵州、河南、河北、湖北。全国形成了西北和江苏两块景姓的聚集区。
景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图209)表明:在晋豫鄂渝大部、湖南西部、贵州东部、广西北部、陕宁、四川北部、青海东部、内蒙古中西、黑吉辽大部,景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12%以上,有的达到0.8%以上,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25.4%,居住了大约43%的景姓人群。在内蒙古东部、黑龙江东部、辽吉西部、河北大部、北京、山东西部、山西北部、豫鄂东部、皖苏沪大部、湖南中部、桂云大部、黔渝西部、四川南部、**西北,景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6%—0.12%之间,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29%。居住了大约42%的景姓人群。
景姓的传统文化
郡望和堂号:景姓的郡望是晋阳、冯翊。景姓重要堂号有“三疏”、“明鉴”。“三疏”和“明鉴”堂号均出自宋朝景泰。景泰为庆州通判时有明鉴,上疏朝廷称西夏李元吴必反。上疏三次,朝廷不理。不久李元昊率十万众反叛,遭到严密防范的景泰的打击。后累官至秦凤路马步军总管。
楹联:有关景姓的重要楹联有以下两副
碑留寒语,绩著云台。
光动星文,万古无双大节;石遗郡邑,千秋不贰箴锐。
家谱:目前上海图书馆收藏景姓族谱2部,全国其他单位的图书馆还收藏景姓族谱2部。名人频率和宗族先贤
名人频率和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人了景姓历代名人23名,占总名人数的0.05%,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二百四十八位;景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06%,排在并列第一百八十八位;景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03%,排在并列第二百八十位;景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05%,排在并列第一百九十八位。
历史上景姓重要的人物有:战国时楚国辞赋家景差;东汉栎阳侯景丹,学者景鸾;五代届晋河南尹景延广;北宋秦凤路马步军总管景泰;明朝洪武进土、御史大夫景清,正德进士、诗人景吻;清朝康熙进士、户部侍郎景日畛,咸丰进士、内阁学士景其溶,直隶农民军领袖景廷宾。
景姓血型
景姓人群总的血型分布是:O型占32.9%,A型占28.9%,B型占29.1%,AB型占9.1%。
www.banzang.net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