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姓是中国人口较多的第二百一十六位姓氏,在山东和东北地区比较集中。当今沙姓人群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32%,总人口大约有40万。
沙的名义和图腾
沙,义为水中细碎的石粒。会意字,从水从少,表示水少了沙子则出现了。甲骨文和金文的沙字,水流边有四或六个小点,也蕴含河边细小的石粒于水落潮退后,沙石、沙滩便出现的意思。沙人以沙为氏族原始图腾,以此命名氏族和族徽,沙人居住过的地方称沙,最终出现沙姓。
沙姓的起源与演变
沙姓渊源有三支:古沙国、子姓和姜姓。
第一支源出古沙国。古沙国在元城之沙亭,故地在今河北大名东南,春秋时名琐,国人以国为氏,后裔不明。
第二支出自子姓。沙随,西周古国(故地在今河南宁陵北石桥乡),春秋初灭于宋,成为宋邑。宋国始祖微子启之后裔食采于沙邑,以邑为氏。子姓沙氏的历史大约有3000年。
第三支系出自姜姓。夙沙氏,炎帝神农氏时诸侯国,故地在今山东胶东地区,始煮海水为盐,为炎帝所灭,其后以国为氏,后有沙氏。
外族基因的流入
沙姓中流入外族血液从南北朝时已经开始,主要发生在北方和东北地区。南北朝时朝鲜半岛百济国中的沙氏进入中原,北宋时金国的女真人中也有沙姓。元朝时期,元人中进入中原的有以沙为姓。清初东北满洲八旗姓富察氏、沙拉氏,均集体改汉姓沙。这些民族在长期与汉人混居中被同化,成为当地的汉族。而西南地区的沙姓氏族为当地土人归顺清朝而改姓沙,其中一部分来自汉族。
历史上沙姓的分布和迁移
明朝时期,沙姓大约有2万8千人,排在大姓姓氏中第二百五十位以后。广东是沙姓第一大省,约占沙姓总人口的35%。其次分布于江苏、浙江、山东、宁夏、河北等地。
当代沙姓的分布和图谱
当代沙姓的人口大约有40万,为第二百一十六位大姓姓氏,约占全国人口的0.032%。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山东、黑龙江、辽宁、江苏,这四省大约占沙姓总人口的67%。其次分布于于广东、河南、上海、宁夏、天津等地。山东居住了沙姓总人口的27%,为沙姓第一大省,目前全国已经形成由渤海湾连接东北地区的一大片沙姓人口分布区。
沙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图216)表明:在黑吉、辽宁大部、内蒙古东部、鲁苏皖大部、河南东部、陕西西部、宁夏、天津、甘肃大部、青海东部、四川北部、广东南端、广西东北,沙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6%以上,最高可达0.7%以上,其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5.3%,居住了大约69%的沙姓人群。
沙姓的传统文化
郡望和堂号:沙姓的郡望为汝南、东莞。沙姓的重要堂号是“济民”。“济民”堂号典出明朝的沙玉。沙玉为涉县知县时,曾设宴请富裕的农户,亲自向他们借钱,为贫民购置耕锣农具。沙玉督促农民每一男劳力种一亩蔬菜备荒,于庄稼成熟时亲自下乡督促昼夜收割,结果百姓不愁吃穿。
楹联:有关沙姓的重要楹联有以下五副
汝南望族,东莞华宗。
宜邑使君,云州节度。
使君称骁勇,节度著战功。
家谱:目前上海图书馆收藏沙姓族谱1部,全国其他单位和美、日等国的图书馆还收藏沙姓族谱9部。
名人频率和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沙姓历代名人17名,占总名人数的0.04%,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二百八十位;沙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04%,排在并列第二百一十八位;沙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09%,排在并列第一百五十一位;沙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06%,排在并列第一百七十六位。
沙姓历代被载人史册的重要人物有:元朝松江万户府达鲁花赤沙全;明朝涉县知县沙玉;清朝画家沙馥;当代水利学家沙玉清,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沙千里,书法家、艺术教育家沙孟海。
沙姓血型
沙姓人群总的血型分布是:O型占32.4%,A型占28.1%,B型占30.2%,AB型占9.3%。
☆本文来自半藏算命网,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