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一百六十二位姓氏,在浙江、湖l北、广东、福建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当代阮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065%,总人口大约有81万。
阮的名义和图腾
阮,即五阮关,古山关名,汉时属代郡,地在今河北宣化西南。五阮关也称五原关。阮,也是山名,出自《玉篇》。阮由阜与元组成,元为初生之始,阜为土山甲骨文、金文中的元字皆为画一人而特大其首,表示人的头。这座阮山定与周边的其他山有区别,居住于此山下的人以大山为氏族的原始图腾,其中有以阮命名氏族,最终出现阮姓。
阮姓的起源与演变
阮姓起源于偃姓。皋陶之裔封于阮,为殷商时小国。阮国在湃、渭之间,故地在今甘肃泾川东南,周文王“侵阮徂共”,灭了阮国,子孙以国为氏。偃姓阮氏的历史至少有3000年。
外族基因的流入
外族阮姓融入汉族最重要的事发生在西晋末,河南陈留人阮敷为交州本守,因中原政局混乱,率族居留交州不归,其族子孙繁衍昌盛,成为越南大姓,与南越族混居,土著也多从阮姓。因此南方的阮姓早已流入了其他姓族的血液。凡留居中国境内的阮姓与当地的土著或汉族长期混居,后来多数被同化了,目前在广西的壮族中仍多阮姓,广东也多阮姓。
历史上阮姓的分布和迁移
先秦时期,阮姓主要活动在河南,汉、晋时期,阮姓由河南南下,经两湖,进入两广地区,唐宋时期,南方各省都有阮姓的足迹。清朝初期阮姓进入台湾。
宋朝时期,阮姓大约有近5万6千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7%,排在第一百六十位以后。阮姓第一大省是安徽,约占全国阮姓总人口的l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福建、河南、湖北、浙江,这五省约占全国阮姓总人口的74%。其次分布于广东、四川、江苏等。
明朝时期,阮姓大约有近6万3千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7%,排在第一百七十位以后。阮姓第一大省是浙江,约占全国阮姓总人口的2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安徽、福建,这四省约占全国阮姓总人口的69%。其次分布于湖北、山西、广东、江苏等。
当代阮姓的分布和图腾
当代阮姓的人口约有8l万,排在全国第一百六十二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65%。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阮姓人口的增长率基本保持与全国人口平均增长率一致。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浙江、湖北、广东、福建,这四省大约占阮姓总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河南、陕西、江西、山东、江苏,这五省大约占阮姓总人口的26%。浙江为当代阮姓第一大省,居住了阮姓总人口的15%。全国形成了东南、南部沿海地区和鄂豫的两大块阮姓分布区。
阮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图162)表明:在浙沪闽台、皖苏南部、湖北东部、江西大部、广东、广西大部、贵州南部、云南东段,阮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12%以上,中心地区达到0.4%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11.8%,居住了大约61%的阮姓人群。在海南、云南中部、广西北部、贵州大部、四川南端、湖南南部、湘赣相交带、重庆北部、陕西东南、河南南部、皖苏中部、山东东端、黑龙江北段,阮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8%--0.12%之间,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16.2%,居住了大约15%的阮姓人群。
阮姓的传统文化
郡望和堂号 阮姓的郡望是陈留。阮姓的著名堂号有竹林堂。“竹林”堂号出自三国阮籍。阮籍为三国魏国人,擅吹箫、善弹琴、博览群书,与嵇康、刘伶等形成了著名的“竹林七贤”。故后人以竹林作为堂号。
楹联 阮姓的重要楹联有以下四副:
七贤并列;八大齐名。
桃源仙骨;竹径高风。
才称勉骥;志匹冥鸿。
吹笛官入,遣归吏部;持杯仙女,引入天台。
名人频率和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阮姓历代名人63名,占总名人数的0.14%,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一百二十八位;阮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22%,排在并列第九十一位;阮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14%,排在并列第一百〇二位;阮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1l%,排在并列第一百三十六位。
历史上阮姓的重要人物有:秦朝临洮守将阮翁仲;汉末文学家阮璃;三国魏国文学家阮籍,“竹林七贤”之一阮咸;晋朝临海、东阳二郡太守阮裕,交州刺史阮放,平原相阮种,晋朝镇南将军、广州刺史阮孚;南朝梁学者阮孝绪,南朝宋豫州刺史阮佃夫;明朝右都御史阮鹗,兵部侍郎阮勤,南明兵部尚书阮大铖;清朝历湖广、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阮元,刑部右侍郎阮葵生;民国电影演员阮玲玉。
阮姓血型
阮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0型占36.1%,A型占29.2%,B型占26.7%,AB型占8%。
www.banzang.net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