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姓是占中国人口较多的第二百四十八位姓氏,在两湖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当代匡姓人群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24%,总人口大约市30万。
匡的名义和图腾:
匡,本义是盛饭食的圆形器具,即,古代原来为带竹头的筐字。匡,引申有端正、扶正、救助之义。匡人为善于编造盛饭筐的氏族,以竹筐为氏族的原始图腾,以匡命名氏族和族徽,匡人所居住之地称匡,形成规模后称匡邑,最终出现匡姓。
匡姓的起源与演变:
匡姓的起源主要有二:姬姓和羋姓。
第一支出自姬姓。春秋时,鲁成公大夫施孝叔家臣句须,为鲁匡邑之宰,故地在今山东鱼台南,匡句须的子孙以邑为氏。姬姓匡氏的历史大约有2500多年。又春秋时卫国有匡邑,故地在今河南长垣西南司家坡,或以邑为氏。又春秋时郑国也有匡邑,故地在今河南扶沟,或以邑为氏。
第二支出自芈姓。春秋时楚大夫食采于匡,原为宋地,故地在今河南睢县西旧匡城,其后以邑为氏。
外族基因的流入:
外族姓氏融入汉族匡姓几乎没有发生过。在北宋前期,因避宋太祖赵匡胤的名讳,改匡为主氏。政和年间,官方文书中提出不得以主作为姓,又改为康氏。匡姓中途分流了。当今的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傣族等少数民族中也出现了匡姓。
历史上匡姓的分布和迁移:
明朝时,匡姓大约有1万2千人。匡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湖北、江西、浙江、湖南、四川等地。山东为匡姓第一大省,占匡姓总人口的29%。
当代匡姓的分布和图谱:
当代匡姓的人口大约有30万,为第二百四十八位大姓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24%。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湖南、湖北、黑龙江、江苏、江西、四川、山东,这七省大约占匡姓总人口的88%。湖南为当代匡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匡姓总人口的36%。
匡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图248)表明:在湘鄂渝黔桂、粤赣大部、福建西部、安徽西南、江苏中部、山东东部、河南西南、陕西东南、甘肃东部、宁夏、四川东部、云南东段和西部、黑龙江、吉林北段、内蒙古东北,匡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6%以上,中心地区达到0.3%以上,以上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6.8%,居住了大约73%的匡姓人群。在吉林大部、辽宁南端、山东中部、苏皖大部、上海、浙江西部、江西东北、福建东部、广东南端、海南北段、云南中部、四川大部、甘肃南部、陕西中部、河南南部、内蒙古中西部,匡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3%—0.06%之间,以上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8%,居住了大约20%的匡姓人群。
匡姓的传统文化:
郡望和堂号 匡姓的郡望是晋阳。匡姓以“凿壁”、“乐安”作为其堂号。“凿壁”和“乐安”堂号均典出西汉匡衡。匡衡幼时家贫好学,因无钱打灯油,乃凿壁偷邻居家的灯光读书,终于成为了大学问家,累官至太子少傅。汉元帝时为丞相,封乐安侯。
楹联 有关匡姓的重要楹联有以下三副:
结庐高隐,凿壁偷光。
诗说解颐,号呼苏母。
疏傅宸极,读借邻光。
名人频率和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匡姓历代名人11名,占总名人数的0.02%,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三百五十九位;匡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03%,排在并列第二百六十位;匡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01%,排在并列第四百0一位。
历史上匡姓的重要人物有:商、周之际庐山著名隐士匡俗;战国时齐将匡章;西汉丞相、乐安侯、经学家匡衡,历位九卿匡咸;南朝齐时孝子匡昕;元朝沂邳东河元帅匡才;明朝武德将军、世守胶州的匡福,医家匡愚,成化进士、广东按察使匡翼之;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中将匡裕民。
匡姓血型:
匡姓人群总的血型分布是:O型占35.2%,A型占29.6%,B型占26.9%,AB型占8.3%。
『此★文为半藏算命网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